-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江 观众抹不去“胡汉三”
刘江 观众抹不去“胡汉三”
在八一厂当了半个多世纪电影演员的刘江很庆幸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平台,让他做了“反派专业户”
两句经典的台词:“高,实在是高”和“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让观众记住了《地道战》中的地痞汉奸“汤司令”与《闪闪的红星》里面的地主恶霸“胡汉三”,也让大家记住了反角刘江。
有人说他演的坏蛋可以组成一个“还乡团”(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政府支持的以地主豪绅为基础的反动武装组织):《英雄虎胆》饰土匪、《永不消逝的电波》饰特务、《海鹰》饰敌舰长、《回民支队》饰山本大佐、《赤峰号》饰要塞司令、《突破乌江》饰敌参谋长、《苦菜花》饰伪警察……他成了影坛著名的“反派专业户”。
在八一厂当了半个多世纪电影演员的刘江很庆幸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平台,让他做了一辈子演员,“我从来没有改过行,这也是我最知足的一点。”
没人想演的“汤司令”
八一电影制片厂研究室高级编辑张东说,1955年到1966年是八一厂故事片生产的头十年,也是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这十年间,八一厂每年生产六至八部故事片,共生产了70部故事片。这些影片在当时占到全国电影总产量四分之一,甚至达到过三分之一。其中,1958和1959年出产影片26部,是八一厂故事片生产高峰。
就是在1958年,刘江由广州军区话剧团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了电影演员生涯。
然而,让刘江“大红大紫”的并不是当时八一厂拿手的故事片,而是一部“军教片”——《地道战》。1963年初,总参指定八一厂拍摄一部民兵革命传统教育片《地道战》。当时,很多演惯了故事片的演员都不愿接演,更不用说其中的反面角色。导演找到刘江,问他:“在影片中有一个地痞汉奸汤炳贵的角色,你愿不愿意演?”刘江回答得很干脆:“好,我演。”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父母没把造成漂亮小伙。作为演员谁不想演个好角色呀?叫人羡慕的、尊崇的英雄人物啊?但在这方面我(天生)不具备条件,我过早就发胖,出来个将军肚,哪有那么胖胖的人演一号英雄人物呢?”忆起往事,刘江自我调侃。
拿到剧本后,刘江“越来越发现这个本子好,有啃头。我能在里面很多地方充分发挥我演员的所谓技巧和才能,我相信这个角色对我合适,因此我对这个角色也兢兢业业。”
为了突出“汤司令”这一汉奸的反派身份,刘江自己花钱买了一个假牙套戴上,“我事先没请示导演,先斩后奏了。”导演看后激动地说:“对!就是这样!”
正式开拍前,无论演员、编剧还是导演,都需要深入实践,下农村体验生活。刘江开始犯难了,“正角好办啊,可以到部队到老民兵中间深入生活,反角就不行了,即使是战场上抓到的俘虏,被捕后也完全没有嚣张气焰了,所以只能靠自己揣摩。”刘江把“汤司令”比作一只狗,“他就是个甘当亡国奴的走狗,对敌人摇尾巴,对同胞凶狠残暴。”
那时,为了节省胶片,拍电影都力求一遍过,不重拍,这就需要演员在正式开拍前进行一遍遍的排练,直到表演流畅,得心应手。“排练过程中有很多激情的东西出来了,突然我就不知怎么灵机一动讲出‘高,实在是高’了,结果我也没想到这词儿一用上反响竟然那么强烈。好几十年过去了,大伙还动不动就说呢!”
就是这部从多部故事片中异军突起的军教片让八一厂也跟着火了一把。《地道战》赢得了几代中国人的厚爱和追捧,40多年长映不衰,在国内外拷贝发行3000余部,观众超过18亿人次,是世界上观影人次最多的影片,成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
正如一位电影评论员所解读的,“三线建设”的年代,《地道战》为人们提供抗拒苦难的信仰;物质发达的年代,它为人们提供高尚的娱乐。由《地道战》中的经典台词所构建的特殊语境,至今还广为流传,特别是刘江的那一句“高,实在是高!”已经融汇到当代汉语口语的经典语句中去了。
红花还要绿叶配
1972年10月,中央文化组在京召开“拍摄革命样板戏影片座谈会”。会上,某位国家领导人的一句,“我向你们呼吁,给孩子们拍些电影吧”,就有了后来家喻户晓的儿童故事片《闪闪的红星》。该片正式拍摄始于1973年,在此之前是样板戏垄断银幕的年代。
一位八一厂人说:“《闪闪的红星》就像是八一厂的代言片,这个片名本身就是八一厂的厂徽。”无论是影片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还是经典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对于上世纪50年代,乃至80年代生人来说都耳熟能详。
“这是整个‘文革’期间拍摄的唯一一部故事片,当时我们八一厂所有演员都卯足了劲,想争口气把这部电影拍好。”刘江回忆道。
1970年,刘江被借调到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演话剧《淮海大战》中的敌参谋长,演了一年多。之后,又顺利地进入《闪闪的红星》剧组,他要求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刘江说,“‘文革’期间很多演员都没有戏演了,我非常幸运,压力也很大。”
事实上,当年由谁扮演“胡汉三”这个角色并不是导演定的,而是几位竞争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