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健品市场“陷阱”
保健品市场“陷阱”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保健品。不过,身体强壮者一般很少用,真正服用保健品的以老人和小孩居多,被某些商家戏称为“老皇帝”和“小皇帝”。据卫生部披露,中国有2亿多人超重,高血压患者1.6亿、高血脂患者1.6亿。国人不乐观的健康状态给医药卫生行业带来了空前的大繁荣。在各大城市,所有药厂、药店效益几乎都是一路上升,与此同时,保健品行业也是生机无限。
鱼目混珠的保健品
我国目前有6000多个获准上市的保健品,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堪称世界之最。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孙淑芝介绍,东瀛日本很注意保养,但是市面上保健品才100多种。美国的保健品比较多,也不过3000种左右。在国内市场上,真正合格的保健品也就1000多种,其余5000多种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拿不到“保健食品证书”。就是说,有六分之五的保健品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此之高的比例,令人震惊!
2005年5月12日,中国保健协会公开曝光了767种非法保健品,由于是集中曝光,多而庞杂,很多人没太注意究竟有哪些。细心的人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其中很多是市场知名度很高的品牌,比如“脑白金年轻态健康品”、“巨能钙L―苏糖酸钙”、“新生命一号脑灵素口服液”、“芦荟排毒养颜胶囊”、“海润蛋白肽N4”、“(圣地亚哥)软胶囊”、“海晶牌深海鱼油软胶囊”等等。2005年被曝光的保健品占被检查产品的四分之一强。在此之前,还有许多保健品接二连三不断被曝光。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一直不够成熟,一向是鱼龙混杂、大起大落,许多红极一时的品牌维持不了多久就黯然失色。当年,沈阳“飞龙”、济南“三株”、武汉“太阳神”充斥大小媒体,风靡全国,风光无限。不过十年之间,“三株”枯萎,“飞龙”落地,“太阳神”黯然退场。保健品市场起伏之大,国外鲜见,令人担忧是必然的。现在电视上、报纸上到处都是保健品广告,商场里也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能减肥的、能抗疲劳的、能补这、能补那的。就差不能成神仙了!广告引导消费,谁的广告做得大,谁的市场份额占得就大,谁的产品卖得就多。某些保健品广告纯粹是误导消费者。
保??品市场的陷阱究竟有多深?恐怕谁也说不清楚。笔者承认,多数保健品生产企业是守法经营的,但是,未必能够保证下属经销商也能够守法经营。市场上也确实有些“聪明过人”者欺世盗名,通过不正当手段,大搞欺骗宣传,夸大宣传,牟取暴利。
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脑白金年轻态健康品”是由于“产品外包装标示的产品名称与国家审批文件不符”被曝光。其实,“脑白金”被曝光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由于其夸大宣传,多次被各家媒体曝光,《中国食品报》就曾经为此整整发了一个版面的文章。
“脑白金”的早期宣传更是惊人,有一本岭南出版社出版的《席卷全球》的书封面上赫然印着“世纪末的重大发现”、“美国人疯了……”内文中更是惊人,印着“脑白金返老还童”字样,有一章的标题居然是“九十岁的中年人”!
所谓脑白金不过是大脑和小脑之间的松果体分泌的松果腺素(又称为褪黑激素),对人的睡眠有直接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激素分泌得越来越少,所以,年龄越大睡眠越差。服用了这种东西以后,睡眠相对会好一些,睡眠好人就相对显得年轻有精神,免疫力增强,如此而已,没什么神秘的。至于什么“返老还童”什么“九十岁的中年人”,纯属无稽之谈!
夸大宣传的绝不只此一家,许多补钙产品也不甘落后。按照国际标准,中国人8096以上缺钙,尤其是老人、妇女、孩子。手是乎,补钙产品蜂拥而上,广告铺天盖地,蔚为壮观,而且说什么的都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史轶蘩在接受采访时,对药品广告、尤其是保健品广告十分反感。她气愤地说;“我劝老百姓。上报纸电视的药,都不要相信它有什么疗效!”针对补钙产品广告中说“腰酸、背痛、腿抽筋”是“骨质疏松症”的说法,史院士反问,“那就不许是骨刺?不许是腰间盘突出?不许是肿瘤转移?连内分泌专家都没弄明白的事儿,电视广告上的‘专家’倒先弄明白了,你是专家干嘛不上我们‘协和’来呀?”
鱼目混珠,欺骗消费者
一些所谓无糖食品的欺骗性比较典型。我国目前有糖尿病患者近4000万,这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市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需要,人们开发出了不含糖的干啤酒、南瓜汁饮料、无糖饼干、无糖麦片等等。真正的无糖食品应该不含蔗糖、淀粉糖、果糖等等糖分,可是,细心的人发现。所谓无糖食品并不那么简单,这里也有不少学问呢。
有的利欲熏心的不法商火玩弄文字游戏,商标表面注明“无糖食品”,小括号里注明是“无蔗糖”。这是典型的骗人把戏,因为无蔗糖不等于没有其他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等;也不等于不含双糖,如乳糖、麦芽糖等等。这种产品只是不舍蔗糖而已,但绝对不等于无糖食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