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如莲华顾生岳先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淡如莲华顾生岳先生

淡如莲华顾生岳先生   今年四月,我接到顾生岳先生的电话:“小胡啊,好长时间没和你联系。我又住进医院了。”我像往常一样安慰他说:“没事的,顾老师,很快会好的。我过几天来看您。”没想到这次顾老师进了医院,再也没能出来。   2006年,受汪大伟先生指命,我有幸主编《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图书中的六本,遍访全国国画、油画、雕塑、史论等艺术教育各界老前辈,顾生岳先生即其中之一。在全国恢复高等院校招生之后,顾生岳先生成为浙江美院首任国画系系主任,并在位十年之久,是声名赫赫的浙派人物画“五老”之一。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两大掌门人尉晓榕、唐勇力,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汪大伟皆为其亲授高徒。我小时候就临摹过他的速写和素描,竟一直记得那些人物的眼神和姿态。再编画册,如遇故人。十多年前在宁波纯文学刊物《文学港》上发表散文,那期封面就是顾老师古朴典雅、高简大气的工笔画《绣花屏风》,与记忆一起珍藏至今。   更有缘的是顾老师还是我的同乡——镇海人,一直保留着满口乡音,让我倍感亲切。每次去他小营民居的旧宅收集资料、访谈,他总要准备各色水果、点心,并且不断招呼我吃,还让保姆小张炒起菜来,一定要留我吃饭。后来汪院长说起顾老师特别喜欢吃桃酥,以前带他们写生的时候,路上总带着桃酥。于是我每次过去便捎上一些,顾老师总是特别开心,笑得像孩子一样。他的样子风神俊朗,特别干净整洁,一笑起来,似乎房间都充满温暖的阳光。顾老师性格正直善良、爱憎分明,总是说起学生们对他特别地好,也并不忌讳说到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为学生不公平的遭遇愤愤不平,四处奔走。   老一辈画家一贯认真,顾老师尤其细致。关于画册,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文章、图片都亲自选定,让他的学生林滨帆住在家中,一次次电脑排版、打印,又几番调整粘贴,标上图注说明,并手工线装,封面用牛皮纸粘实,写上条签,横平竖直,绝无偏差。他的画册是我做得最省心的一本,但他总是很抱歉地说:“小胡,我这么乱的稿子,你辛苦了。”在编稿的过程中,他又给我来过好几封信件,对文字与图片排版都一一做出细微的调整,甚至为了一个图注的说明都要专门来信指出。每个新年,他都不忘寄给我年历,包装得极其精致、毫发无损。   顾老师生性宁静淡泊,是老一辈文人的典范,他甚至认为卖画是伤害艺术的一件事情,大部分作品都捐给了博物馆、美术馆。1985年,有位日本教师菅野芳亘濒临双目失明,景仰中国传统文化的他飞到湖南中医学院进行中医治疗。治病期间,他一直聆听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录音小说《敦煌》来排解寂寞。有一天他无意翻到一本画册,首页即是顾生岳先生的《红衣少女》,一下子似乎眼前一亮,觉得正是他心目中膜拜已久的敦煌飞天形象。他辗转打听到地址,写了一封厚厚的信给顾生岳老师,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红衣少女》的理解与渴求之情。这张画是顾老师的精心之作,谢绝过多位藏家的高价索购,但最后居然忍痛割爱,让夫人坐火车将画作送往长沙,无偿赠予这位素昧平生的异国艺术知音。菅野如获至宝,喜极而泣,顾生岳随即又决定将《红衣少女》的姐妹作《白衣少女》一并赠与。2003年,失明后的菅野怀着深深的感激,依靠听力和电脑,写出了十多万字的自传体纪实小说《红衣少女》。   顾老师的晚年并不幸福。他的夫人蒋格非女士于1997年遇到车祸,整整卧床八年。他与夫人是美院同学,以前夫人对他照顾得特别细心周到,据汪院长说,每天连散步、听收音机的时间都是夫人安排妥当的,生活相当规律。顾老师说:“前半生我欠夫人的,后半生我要还给她。”他端茶送水、求医问药,亲自精心照顾了八年。以前几乎手不停笔的他,这八年中几乎没有画画。而夫人最终还是离去了。一双子女又远在美国。顾老师不止一次对我说:“如果格非还在就好了。即使瘫痪在床,也是一个伴。我也可以用轮椅推着她,去西湖边看看啊。”一个人的散步总是索然无味的。还居住在南山路美院宿舍时,邻居曾多次目睹顾老师孤身一人,趴在自家画桌上哭泣。   2010年,顾老师在搬家时无意发现水彩画家潘思同先生的几张作品,是潘先生多年前编撰书稿遗留的,当时送给了格非女士。顾老师马上联系到潘思同之子潘耀昌先生,决定原璧送还,说这些作品可能对潘耀昌先生整理父亲的成果有用。时值大师画册将要付梓之际,顾老师亲自到上海看校样,调色彩,顺便将潘先生的画作带到上海。学院让我负责接待,顾老师再三嘱咐我不要订贵的宾馆,干净简单就可以了,也不要特地陪同,他是那么不想烦劳他人啊。我们怕他劳累,只是象征性地让老先生盯着校正了几张画稿,让他先回杭州,保证帮他调正颜色。可惜最后印刷出来还是出现一些色彩偏差,顾老师后来自己去杭州的广告公司,把那几张颜色不准的重新调整打印,专门做了等大的小册子,附在画册之后。他说这是他最好的一本画册,总是力求完美,却并未责怪一句。   在上海的日子,汪院长还请顾老师方便的时候到上海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