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MR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
MR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表现。 方法 经临床和MRI检查确诊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30例,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25例行MRI增强扫描。 结果 颅脑海绵状血管瘤(CCH)发生于中脑10例,桥脑13例,延髓7例。临床发作方式分为突然发作和静止发作2种类型。MRI表现:T1WI为等或低信号,占75.5%,T2WI为等或高信号,占84.5%;T1WI、T2WI呈混杂高信号,占36.8%;T2WI瘤周有低信号环,占17%,SWI呈现完全低信号、“铁环征”、 “爆米花征”及“蝌蚪征”。25例行Gd-DTPA扫描,显示轻度强化或不强化。 结论 MRI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WI、GRET2*序列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MRI
[中图分类号] R4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8(c)-0115-03
颅脑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hemangioma,CCH)属于隐匿性血管畸形,是青壮年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75%位于幕上,25%位于幕下,脑干CCH较少见。随着MRI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SWI、GRET2*等序列的应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检出率有所增加。本文搜集2006年6月~2012年2月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0例,探讨MRI对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9~65岁,平均36岁,病程平均1.5年。CCH发生于中脑10例,桥脑13例,延髓7例。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表现为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颅内出血、头痛等,少数没有症状。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其中7例做过MRA检查,18例曾作过颅脑CT检查。
1.2 检查方法
应用美国GE Signa HD 1.5T EchoSpeed MRI扫描仪,采用8通道头表面线圈。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及SWI序列扫描,其中14例行T1WI增强扫描,8例行MRA成像,2例行MRV成像。扫描参数如下。T1WI:TR 400 ms,TE 15 ms,层厚6 mm,间隔1 mm;T2WI:TR 3000 ms,TE 102 ms,层厚6 mm;SWI:TR 50 ms,TE 40 ms,层厚2.0 mm,间隔0 mm,视野24 cm,矩阵320×320,NEX 0.75,带宽31.25,翻转角30°。对比剂采用Gd-DTPA肘正中静脉团注,剂量0.1 mmol/kg,速率2.5 ml/s。
2 结果
2.1 CCH的一般MRI征象
CCH发生于中脑10例,桥脑13例,延髓7例。形态大多数为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为5~35 mm,具有典型的桑椹状及网格样结构,占12%。病变多无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T1WI多数为等或混杂高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为主,混杂信号以低信号为主,内有大小不等的高信号。
2.2 CCH的 MRI影象学特征
CCH在SWI的信号表现为完全低信号(图1a);病灶内部信号不均匀,由条带状及结节状长T1、短T2信号带分隔而形成爆米花样混杂信号团,即“爆米花征”(图1b);病变中央呈高信号,周围有1圈低信号围绕,即“铁环征”;SWI相位图呈爆米花样或桑葚样改变的混杂信号,周围围绕高信号环,即“光环征”;部分病灶SWI可见与之相连的小静脉影,状似蝌蚪样改变,即“蝌蚪征”。SWI对CCH的检出率及敏感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图1c~e)。30例患者不同序列CCH病灶的检出数量及比例见表1。
3 讨论
3.1 病理机制
CCH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分为单发型和多发型2型,多发型具有家族倾向性,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是颅内少见的血管畸形,多位于桥脑,位于中脑更为罕见。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脑血管畸形,由海绵状或蜂窝状血管腔隙组成,一般无完整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2],它由1 mm至数厘米大小不同的缺乏肌层和弹力层的薄壁海绵状血管窦组成,缺乏正常的血管壁成分,仅有单层内皮细胞核较薄的外膜。窦间不含脑组织,只有少量结缔组织,推测正是由于缺乏这些正常血管的重要结构,造成了海绵状血管瘤血-脑屏障的不完善,导致血细胞慢性渗出。
3.2 临床表现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呈现复发-缓解的病情变化模式,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脑神经损伤及共济失调是最常见的三大体征。症状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病变在中脑则颅内压明显增高,还会出现红核震颤、不自主发笑、发作性意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