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斯科特《眷恋》反讽艺术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罗斯科特《眷恋》反讽艺术初探

保罗斯科特《眷恋》反讽艺术初探   作者简介:徐媛媛(1988.9-),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摘 要:保罗·斯科特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其涉印题材小说“统治四部曲”(the Raj Quartet)在英国文坛占据一席之地,带有其后续色彩的小说《眷恋》(Staying On)为斯科特赢得了1977年的布克奖。本文拟用小说中被广泛应用的修辞手法——反讽来分析《眷恋》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场景的描写,及主题的展现,以探讨反讽在这部小说中体现的艺术价值与魅力。   关键词:反讽;保罗·斯科特;《眷恋》   一、引言   反讽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应用的修辞手法,一般把它理解为言在此而义在彼,即表面所说并非作者之意,因此,有人把反讽称作“扭曲和颠倒的写作艺术”(陈家宁,1989)。这种“扭曲”不仅能有效地加强语言的表现力,还能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情感的展现。难怪有人称反讽“是以一种曲径通幽、暗香浮动的方式,更为智慧、更有诗意地将作者的态度隐含于曲折的陈述中,让读者自己心神领会”[2]。正是介于这种优点,反讽在小说中受到广大作家的热烈追捧。   作为1977年布克奖的获奖作品,《眷恋》(Staying On)和反讽可谓是相得益彰。作者保罗·斯科特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一位重要的涉印题材小说家,其作品“统治四部曲”(theRaj Quartet)被称作“以大英帝国为主题的英印小说支流中的最有力度的作品”[3]。《眷恋》作为这四部曲的后续,描述的是一对老夫妇在印度独立后选择“继续停留”在印度的生活及情感心态,女主人公露西忍受着异乡的疏离、艰辛地照顾生病的丈夫,“眷恋”着故乡。小说的故事虽然简单,但随处可见反讽的妙笔生花。   二、主题与题目的反讽   《眷恋》这部小说在题目上无疑就是一个反讽。小说的英文名字是“Staying On”,直译是停留下去的意思,国内也有人把这本小说译为《继续停留》或者《待下去》。小说的题目和主题都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反讽——眷恋着,却留下了;留下了,分明还眷恋。斯科特在小说??不吝笔墨地描绘了一个思乡的老妇人露西,但是作者却无情地扣了一个大大的“停留”在小说封面。每当想到露西风烛残年、作客异乡悲惨命运,却看到封面赫然的大字“继续停留”,难免令读者心头泛起一阵酸楚的怜悯,抒发几声感慨。   通观一本小说,几处言语的反语像是一颗颗的小珍珠,只有情节、主题上的反讽才能把它们一一串起,汇聚出更闪耀的光芒。题目的反讽不仅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更是揭示主题的得力帮手。作为“统治四部曲”的后续,小说的故事背景转移到了1972年,据1945年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全面撤离已经二十多年。主角塔斯克·斯莫里上校和他的夫人露西都已经到了古稀之年,虽然他们在印度度过了大半生,但情况并没有好转。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种族的排斥与孤立、经济上的拮据、心灵上的思乡,连同病魔,都不停地折磨着这对老人。这不仅仅是印度独立后留守的英国人的悲剧生活的缩影,也是大英帝国主义时代结束的写照。停留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诚不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但是,斯科特扣给了小说“继续停留”的标题,即使停留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主人公也回不去了——塔斯克的死,预示着他们已经没有归途。塔斯克将长眠于此,而露西,也许留下陪伴她的丈夫,也许回到英国,斯科特留下了开放的结局给读者想象。尽管如此,一看见小说封面大大的“继续停留”,读者不禁猜测露西还是会留下吧,留与不留,没有答案。   三、人物形象的反讽   反讽的应用在《眷恋》的主题表达上留给了读者无穷的回味。抛开主题,打开小说,一个个生动又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不禁感慨反讽在这些人物身上又留下了怎么样的浓墨重彩。   这部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斯莫里夫妇和布拉卜依夫妇无疑是两个亮点。   首先是两位男士的对比。塔斯克·斯莫里,一个强势、自负、顽固的军人形象,却是饱受病魔摧残的老人;弗兰克·布拉卜依,一个老实、内向、懦弱的惧内形象,却人当壮年。然而,住在旅馆正房并经营着旅馆的是布拉卜依一家,塔斯克一家只是住在旅馆的附属建筑里,最后还被赶了出来——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塔斯克看似坚强威严,实则不堪一击;而懦弱的弗兰克,却依靠妻子的财力,轻松地经营着自己喜欢的事业。昔日的威严沦为今日的落魄,而曾经的殖民地人翻身做了主人——这一系列的强烈对比与反差,不得不说是作者用心良苦的反讽。   其次,是两位女士的对比。露西·斯莫里,一个优雅、坚强、温文有礼的英国淑女形象,喜欢听音乐看电影,像一位殷实的上流社会贵妇,充满了浪漫的小资情结;莱拉·布拉卜依,一个蛮横、刻薄、神经质的悍妇形象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