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筑我们共同“中国梦”.docVIP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筑我们共同“中国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筑我们共同“中国梦”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构筑我们共同“中国梦”   作者简介:王洪波,男,(1987.10-),汉族,山东滕州人。现为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10级专门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开发与管理。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越来越多地输出它们的文化产品,某种程度上说,优质文化产品占有量的多少可以作为国家话语权的衡量标准。我国已经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前景,正在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本文通过下列几点分析为政府发展文化产业建言献策。   关键词:文化;文化产业;发展   一、世界文化的中心在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国家   美国中央情报局元老艾伦·杜勒斯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①从长枪大炮到歌舞电影,国与国之间的斗争已经从武力威胁转向文化渗透,因而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美国用流行文化解体了苏联。现如今,美国在大量消费着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商品的同时,用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迪斯尼、好莱坞电影等文化工具成功地输出他们的价值观,兜售着他们独创的“天堂美梦”概念,并塑造出越来越多“国别各异、与美同心”的万千朝拜者,世界文化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了“美国化”的趋向。从《米老鼠和唐老鸭》、《狮子王》、《变形金刚》到《海贼王》、《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中国80后一代从小浸淫在美日文化的环绕之中,现而今更是全面拜倒在以《功夫熊猫》、《哈利波特》、《阿凡达》为代表的好莱坞电影文化的裙裾之下。   二、以“经济”统治“文化”的中国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人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福祉,但也因此引发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国人精神层面的缺失:没文化、没道德、没信仰。与此同时,潜规则、冷漠、务实等渐渐成为了社会的明规则,进而滋生出一系列为谋取钱权私欲而不择手段的现象。约瑟夫·奈在他发表的《世界政治面临两种实力转换形式》一文中认为:“在信息时代,成功不仅取决于谁的军队能打胜仗,更取决于谁的故事更有说服力。”为什么我们一个个变成了三无产品?因为我们信赖的东西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或者是信赖本身因为现实的残酷还原而让我们看到了相反的结果,故事本身失去了趣味性,迷恋已经对我们不再发生作用。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借以丰富人民的精神内涵,提升人民的道德水平,重建国人的精神信仰。   (一)文化层面上的“消费昨天”   提起五千年历史文化,我们更多的是无奈一笑,美国人在电影中不厌其烦地拯救地球,我们却依旧在为昨日的文化涂脂抹粉,以填充由文化失落和文化不自信带来的内在空虚。于是我们面前出现这样一幕幕喜剧:地方上热热闹闹争抢历史名人,屏幕中暗箭明枪频播穿越剧,城市在一遍遍翻拆中步入歧途,复古又在劳民伤财中华丽上演,阿弥陀佛烧香一片。需知过去之于文化在于提供一种反思性的力量,而使人变得聪慧,即培根所谓“读史使人明智”。文化是有尊严的,抢占文化资源是有红线的,当西门庆和潘金莲被地方争抢的时候,文化终于又丧失了贞操。我们竭力在说明我们是一个文化大国,我们同时在掩饰我们今天仍然是一个文化弱国的现实,人们着意炫耀的往往正是他缺少或不自信的。   (二)文化“审丑”不是一种趋势   耐心去解构一种文化现象,我们才会生发越来越多的文化自信。我们隐约有这样一种成见,丑是没有发言权的。也许流行“清凉露点”的干露露们太多太吵了,忽然走过来几个“万花丛中一点绿”的丑人,于是便引人驻足,有人将这段流行风理解为“审丑文化”。审丑自始自终都不是一个概念,只是媒体对一个个文化表象的语言平铺,审丑的背后是一种压抑的释放以及源于大众对美的审美疲劳而产生的暂时反叛。当凤姐这样一个“言语的巨人、现实的矮子”对着媒体大谈她对众星的无耻造句时,人们顿时忍俊不禁。凤姐成名的背后其实是草根阶层对名人的尝试性颠覆,对她来说无论成败都是成功。围观者客观上助推了凤姐言语的波澜壮阔,解读完了,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发展文化产业绝不能抛弃传统制造业   苹果手机能够风行于这个时代,源于文化层面上出色的设计以及站在美国高科技制造业的肩膀上。欧洲债务危机蔓延至今,希腊、西班牙、意大利岌岌可危,英法自顾不暇,德国却风景一枝独秀,这和其至今仍然保留的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是分不开的。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则是亚洲中高端制造业基地,日本的丰田汽车曾一度登上了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巅峰,新干线、任天堂、索尼、佳能、三菱等品牌更是享誉全球;而韩国的三星、LG、大宇、现代等品牌也是家喻户晓,由韩剧开创的“韩流”至今风靡亚洲。我们呢?我国的制造业尚未有世界级的品牌,“中国制造”也只是一个低端制造的代名词。源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调结构、上水平中有着无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