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王若虚诗学理论批判性
论王若虚诗学理论批判性
摘 要: 王若虚的《滹南诗话》是金代诗话之典范之作,其“典实”的立场,“真”的诗歌批评标准,“意为主,词语为次”的创作要求,“形似与神似统一”的艺术境界,“尊苏抑黄”的品评态度,往往纲举目张,谨细务实,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具有很强的批判性。
关键词: 王若虚 诗学理论 批判性
王若虚(公元1177—1246年),金代文学家,河北藳城人,字从之,号慵夫,入元后自称滹南遗老。金章宗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进士,累官刺史,著作郎,翰林直学士。曾出使西夏,金亡不仕。王氏能言善辩、狂放不羁,爱憎分明,滑稽多智,又雅重自持,谋事详审,有济世之志和济世之才,但由于“投闲置散”,在政治上虽有惠政,仍多受排挤。其成就主要在文学批评和经史考据方面,博硕富膽,典实持重,有《滹南诗话》(上中下)三卷,《滹南遗老集》四十五卷。
王若虚是金代的重要学者,精于经、史、文学,独步一时。元初文学家李冶在《〈滹南遗老集〉序》中指出:“今百余年,鸿生硕儒,前后踵相接。考其撰著,訇磕彪炳,今文古文,无代无之,唯于议论之学,殆为阙如……滹南先生学博而要,才大而雅,识明而远。所谓虽无文王犹兴者也。”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学术上的独特地位。其学术论著部分,辩难驳疑,不落窠臼,对汉、宋儒者解经之附会迂谬,多有批评订正。
王若虚是金代杰出的诗学理论家,主要体现在《滹南诗话》、《文辨》和论诗诗中。《滹南诗话》是金代诗话中之典范之作,其“典实”的立场;“真”的诗歌批评标准;“意为主,词语为次”的创作要求;“形似与神似统一”的艺术境界;“尊苏抑黄”的品评态度,往往纲举目张,谨细务实,折射出智慧的光芒,具有很强的批判性、独特性。王若虚诗学理论在整个中国诗学理论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典实”
王若虚的《文辨》、《滹南诗话》专门论文论诗,虽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却从始至终,观点鲜明,有不少独到见解。论文主张典实,提倡辞达理顺,论诗提倡晓畅自然的风格,主张写“哀乐之真”,反对模拟雕琢,推崇白居易、苏轼。他的观点???中反映在其《诗话》﹑《文辨》著述中。他反对文章一味追求古意,认为“古今互有短长”,“文章求真是而已,须存古意何为哉”。他对文体的看法是“定体则无,大体须有”。他主张著文,“惟史书﹑实录﹑制诰﹑王言,绝不可失体”,“其他皆得自由”。他认为诗的创作关键在于皆出于自得,反对“苦无义理,徒费雕镌”之作。
王若虚的文学理论,主要是针对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的。在金代文坛上,形式主义和反形式主义的斗争是相当尖锐的。李之纯、雷希颜、李天英、赵衍等人,都推尊晚唐的卢仝、李贺和北宋的黄庭坚,忽视内容而追求字句的奇险新巧,在不同程度上走向形式主义,赵秉文、周昂、王若虚、元好问等则与之对抗。在金代文坛上,有些作家竞靡夸多、追奇逐险的倾向比较突出。王若虚以理论家的器识和胆略,与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论争。在文学和生活关系的看法上,王若虚主张写“真”去“伪”,反映客观现实,以为“哀乐之真,发乎情性”(《诗话》上),“文章唯求真是而已”(《文辨》一)。有鉴于此,像罗可的咏雪之作“斜侵潘岳鬓,横上马良眉”,他就直以“假雪”斥之(《诗话》中)。王若虚对苏轼的“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江行唱和集叙》)和“有为而作”(《凫绎先生文集叙》)等主张推崇备至。对主张“情发于中,文形于外”的白居易诗作,则认为“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诗话》上),“妙理宜入人肺肝”(《论诗》)。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王若虚同意周昂的主张:“文章以意为之主,字语为之役。”(《诗话》上)“凡文章巧于外而拙于内者,可以惊四筵而不可适独坐,可以取口称而不可得首肯。”(《文辨》四)把思想内容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辞达理顺”(《诗话》下)、“浑然天成”(《诗话》中),对于“不求是而求奇”(《诗话》中)、“不求当而求新”(《诗话》下)的倾向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指出:“凡文章须是典实过于浮华,平易多于奇险,始为知本末。”(《文辨》四)但是,形式主义的影响在王若虚身上也偶尔有所流露,比如他对司马迁的评价就失之偏颇,他曾说:“司马迁之法最疏,开卷令人不乐。”(《文辨》一)又说:“迁虽气质近古,以绳准律之,殆百孔千疮。”(同前)从而暴露了他的理论的不彻底性。
《滹南诗话》始终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坚持现实主义传统,反对形式主义。金代诗坛沿袭北宋遗风,推崇李贺、卢仝,追随黄山谷,忽视内容而追求字句的奇险新巧,在不同程度上走向形式主义。王若虚与这种尚奇崛失自然的形式主义诗风作了坚决的斗争。他和金朝学者李屏山的对抗便是明证。“李屏山杯酒间谈辩锋起,时人莫能抗。从之能以三数语窒之,使噤不得语”(元好问,《中州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