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分期与时代风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泉窑分期与时代风格

龙泉窑分期与时代风格   龙泉窑是陶瓷史上最后崛起的青瓷窑口,至迟到儿世纪初已经烧造出成熟的青瓷产品。13世纪初,龙泉窑自身风格确立并开始向外扩散,形成庞大的龙泉窑系。至15—16世纪,成为唯一可以和景德镇御窑并提的窑口,18世纪以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龙泉窑专烧青瓷,创烧了厚胎厚釉、如脂如玉的粉青釉、梅子青釉,同时灵活运用各种装饰技法,如戳印、贴塑、镂空、模印、刻划花等,风格独树一帜,国内外窑口都竞相仿烧,形成独特的龙泉式风格。   龙泉窑烧造历史概述   龙泉市地处浙江西南部山区,境内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龙泉于唐乾元二年(759)置县,这时只有零星的窑业生产,集中在龙泉县以东地区,产品种类单一,质量不高,釉色青黄(详见朱伯谦《龙泉青瓷简史》),与日后盛极一时的龙泉青瓷差异较大。   北宋中期以后龙泉窑初步发展,以大窑、金村等地为中心,流行淡青、青黄色釉,刻划纹饰为主,器型丰富,与同时期其他窑口风格基本一致。南宋至元,龙泉窑以厚釉的青瓷产品著称,模印莲瓣、内底戳印都是其典型装饰特点。此时龙泉窑的瓷业体系和自身风格确立并向外扩张,影响了周边诸多窑口,形成了庞大的“龙泉窑系”,如江西吉安永和窑、瑞金径桥窑,福建泉州碗窑乡窑等,都生产龙泉系青瓷器物。元明之际,在广东潮州、惠州也发现了烧造龙泉系青瓷的窑址。   《大明会典》记载洪武年间将宫廷使用器皿“行移饶、处等府烧造”,2006年大窑枫洞岩窑址的发现,证实了文献记载,为龙泉“官器”的烧造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清宫旧藏的部分龙泉窑器物也证明了龙泉供烧朝廷的事实(详见王健华《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龙泉青瓷掇英》)。进入清代,龙泉窑只有孙坑等几处窑址,产量较少,产品仅供当地使用。大英博物馆收藏有“处州府龙泉县……道光二十四年”等文字的青瓷瓶,证明龙泉窑清中晚期仍在生产。   龙泉窑的烧造历史可达上千年,产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对于龙泉窑的分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陶瓷装饰风格或者形制特点的转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胎、釉原材料的变化,技术工人的迁移,国内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统治???层的喜好等等,这些因素不完全是随着政权的改变而变化的。龙泉青瓷亦是如此。   龙泉窑分期及产品风格   目前龙泉窑考古发掘成果已初具规模,窑址遍布于大窑、金村、溪口、安福、大白岸、山头窑、上严儿、云和等地(详见各地的考古发掘报告)。通过对考古发掘以及部分传世龙泉窑产品分期排比,大致可以将不同窑区的龙泉窑系产品分为以下六期:   1 初创期,11世纪初到12世纪初(北宋中期到南宋初)   分期依据龙泉市塔石乡秋畈村北宋元丰元年(1078)墓出土的五管瓶和盘口瓶(见《浙江纪年瓷》图版201、202),这两件器物均用刻花装饰,刀法刚劲有力,花叶间填以篦纹,五管瓶的上腹部还刻划斜条状纹;1976年龙泉县茶丰公社墩头大队出土与之形制相似的五管瓶,同时出土的还有长颈瓶和执壶;江苏溧阳发现的北宋元j;占六年(1091)墓也出土青釉碗、盘,侈口,圈足底部无釉,釉色泛青或者青中泛黄,碗外划直楞纹。   五管瓶是此时颇具时代特色的器型,南北方均有烧造,形制各异,一般瓶体分级呈塔式,肩部出直立的五管,有盖,盖出沿。五管瓶大多用于陪葬,也有说法称之为“谷仓罐”,是对灵魂永生的寄托。   窑址发掘情况及产品风格这一时期龙泉窑明显受到温州地区瓯窑、金华地区婺州窑工艺的影响,器型以碗、盘为主,还有执壶、五管瓶、双层碗、盖盒、罐、钵、器盖等,实用性较强。碗、盘大多为侈口,口沿较薄。胎色灰白,但质地较为疏松,不够细腻。釉层薄,光泽度高,釉色多见青中泛黄或者青中显灰色。器物的生烧和过烧现象普遍。纹饰以刻划花为主,有主次之分,主题纹饰往往使用刻花,刀法犀利,划花作为陪衬。常见内壁刻团状花卉,花瓣上划篦纹,也有的间以锥刺纹,往往呈“Z”状,内底刻划旋涡式菊花图案,器物外壁常常装饰三、四条一组的折扇纹。   2 发展期,12世纪初到13世纪初(南宋早中期)   分期依据新昌县南门轴承厂工地南宋绍兴己卯墓(1159年)出土的葵口碗,圈足宽大,沿葵瓣处有白色出筋线;碗圾山窑址中出土带有“淳熙”字迹的束颈罐残片,淳熙乃宋孝宗年号(1174--1189年);1959年浙江省丽水市保定风凰山南宋淳熙五年(1178)何偁墓出土的龙泉梅瓶(图三),釉层薄且透明,器身素面,器盖外刻划莲瓣纹;杭州北大桥宋墓出土的瓷碗,碗内用线刻、篦划的方法刻划赤裸婴孩和两朵团花,纹饰新颖生动,根据出土钱币推断为淳熙年间(1174--1189年)墓葬;1974年江西省清江县临江镇南宋淳熙年间墓葬出土的龙泉青瓷执壶,器物深腹上鼓下收,矮圈足,肩部饰一周弦纹,腹部饰细密均匀的变体莲瓣纹。   窑址发掘情况及产品风格龙泉青瓷逐步形成自身风格,工艺水平也不断提高,胎体和釉色都更加成熟。器物以碗、盘为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