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4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

2018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4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高中全程训练计划·历史课练40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Word版含解析

课练4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练高考—找规律] 1.(2016·课标Ⅰ,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2.(2016·课标Ⅱ,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3.(2016·课标Ⅲ,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练模拟—明趋势] 4.(2017·福建质检,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的,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当共和失效时,奴役便接踵而来。英国政体之所以有毛病,只是因为君权已经毒害了共和。……上帝把英国放在远离北美的地方上,也顺理成章并有力地证明,英国对北美享有治权这一点,绝不是上帝的本意。……因此,既然只有抵抗才有效力,那么为了上帝,就让我们抵抗,一直达到最后的独立。 ——马清槐等译《潘恩选集·常识》 材料二 “世界就是我的祖国”是托马斯·潘恩的名言。1774年,他从英国到达英属北美殖民地,两年后发表《常识》。该书一问世即被抢购一空。美国独立后,他来到法国,参与起草《人权宣言》。后回到英国,发表《人权论》,歌颂法国革命,抨击英国政体,因此遭通缉而逃往法国。潘恩参与起草法国1791年宪法,又因反对处死国王路易十六而被捕入狱。1794年恢复自由后,他投身到反对拿破仑独裁统治和侵略战争的斗争中。 ——摘编自何实译《常识》附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潘恩的政治主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潘恩在欧美革命中的表现。 5.(2017·河北石家庄一模,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反目,郑成功诛杀施琅父兄,施琅再次降清。 康熙三年,施琅两次进军澎湖、台湾。但因飓风所阻,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没有采纳施琅再次上疏要求征台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