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土地非粮化倾向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土地非粮化倾向
严慎
内容提要: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进一步加速使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土地非粮化压力将不断加大。此外,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都将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挑战。本文立足于探析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土地非粮化的成因以及其对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旨在寻找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非粮化 粮食安全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在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容置疑的作用。然而,也随之出现了土地种植“非粮化”愈演愈烈之势,这一趋势目前尚未对粮食安全构成实质性影响,但未雨绸缪处理好我国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问题,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关键。
一、2010 年来我国首次出现夏粮减产。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表示,尽管国内目前不存在粮食短缺,但农村土地在工业化、城镇化中被大量占用,影响了粮食安全。我国现在城镇化率是46.8%,到2015 年“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54% 左右,到2020 年会达到65%,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会有大量耕地被占用,所以保持亿亩耕地红线压力较大。此外,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带走大量农村劳动力,土地闲置抛荒或是随意流转现象一并存在。
3、农业三产的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造成土地非粮化。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城郊地区,各种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迅速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虽然很多项目土地用途仍属于农业范围,然而种植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显然已成为首选。此外,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余粮的省份越来越少,20世纪50年代我国余粮省份为21个,目前已不到15个,其中能够大量调出粮食的省份只有8个。即使在一些粮食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幅度也很大。
二、农村土地非粮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目前,土地流转在加速,“非粮化”现象也同时在加剧。据调查,当前农户对农户流转的土地基本还是用来种粮食,但农户对协会、农户对企业、农户对种养殖大户的土地流转多数出现了土地“非粮化”趋势。
1、非粮化势必对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产生影响。粮食单产一定的条件下,粮食播种面积的下降必然带来粮食产量的下降。粮食单产的提高主要依赖粮食品种的改良和生产技术的提高,目前地方政府已对此加大了投入力度,例如在浙江省,超级水稻、甬优系列等粮食高产品种得到大范围推广,平均亩产均有大幅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非粮化对粮食稳产带来的压力,然而品种改良和技术提高毕竟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其进度远远落后于土地“非粮化”的速度。
2、非粮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土地由粮田改为设施农业或种植苗木等经济作物后,田间的水利设施、灌溉系统随之改变,更为重要的是土壤层也发生了改变甚至破坏。一旦流转方因为流转期限到期或因经营原因中途离开,将已从事设施农业的土地恢复为种植粮食的农田将非常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恢复。当前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花卉苗木基地成为侵占粮田的一大主要威胁,苗木成长期较长,并在出售时连同带走大量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再适宜种植粮食。
3、非粮化将进一步影响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非粮化”给农民造成许多假象,由于粮食价格不高,在生产资料等物价上涨的大背景下,农民收入相对减少,使之不得以改种经济作物( 如花卉、蔬菜等) ,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锐减。此外,工业化、城镇化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更不利于粮食先进生产技术及新品种的引进与应用,形成恶性循环。
三、防止农村土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1、修正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中的政策取向。我国人均土地非常稀缺,所以要按照“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保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努力转变用地方式,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土地供应的硬约束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此外,建议地方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对流转租金进行适当调整,处理好高效农业与粮食种植的关系,着力解决种粮效益与其他经济作物或养殖效益剪刀差问题,从而根据土地“适宜种粮则种粮,适宜发展经济作物则发展经济作物”的原则,进行土地农业用途的功能区划。在粮食主产区,高效农业应让位于粮食生产。地方政府可出台指导性意见,禁止粮食生产功能区规划区域内种植多年生木本植物,防止农户的过度“非粮化”种植行为。
2、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农民增收。从我国农业投入资金的实际来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光合-2.ppt
- 天山雪菊.doc
- 坐拥中国茶府 谱写茶产业新篇(初稿).doc
- 陕西省省级登记肥料肥效试验技术规程.doc
- 有机蔬菜育苗播种时间表.doc
- 渭南拜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oc
- 清洁方案.doc
- 开封菊花节.doc
- 草坪定位.doc
- 高效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年实施方案doc.doc
- 2024年中学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三篇) .pdf
- 2024年主任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三篇) .pdf
- 2024年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综合复习卷(附答案) .pdf
- 2024年公交公司安全保卫稽查部工作总结(二篇) .pdf
- 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一模 英语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pdf
- 2024年人教版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解答测试(含答案)图文 .pdf
- 2024年《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大纲》 .pdf
- 2024年仓储物流年终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二篇) .pdf
- 2024年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案(3篇) .pdf
- 2024年公交公司《消防应急救援演练》实施方案 (5份)完整版00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