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高考作文模拟三则
2011年高考作文模拟三则
【作文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出小屋,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
请你联系生活,展开联想,进行构思,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
【范文示例】
???走出小屋,走向自然
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人应当走出俗世的小屋,于自然的世界里辟一处不染纤尘的花园。
18世纪,瑞典有个自然之子林奈,从小喜爱奇花异草,他走出了乡村牧师的父亲为他安排好的未来生活的小屋。他神学课不及格,却坚持为自己辟一块空地、一个花园。他曾彻夜不眠地守候在牵牛花身边,而浑然忘记了俗世。在他看来,自然的花开花落是多么地生动有趣!每发现一种植物,他都会由衷地喜悦。最终,一生与花草树木为伍的林奈,成为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两百多年过去了,林奈对于牵牛花的守候仿佛成为了一则神话。
现时社会的人们画地为牢,日益失却了自然,甘愿心为形役,无暇在唯美的花朵前停留,每与大自然奇妙的失之交臂。连尚无衣食之忧的青年,也会受俗世小屋的挤压,或者太忙或者太懒,回到家就急急掩上窗帘,也就掩去窗外的牵牛和蝴蝶,又何谈做一个自然之子呢?时代进步了,生活物质堆满小屋的同时,我们却倍感困惑了。我们忘却了窗外的世界,更忘却了其实自己也可以和窗外那只蝴蝶相飞翔,和篱前那朵牵牛相守候。
1912年的一个春天,一位年近半百的教授在授课。一只美丽得让人不敢直视的知更鸟飞落教室窗台,不停欢叫。它通体蓝羽,只有胸口带着浅黄色的绒毛。许久,教授转向学生,轻轻地说:“对不起,同学们,失陪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他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出了哈佛校园。这位教授就是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那。他9岁随父移居美国,毕业于哈佛并在校任教20多年。促使他离开哈佛和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哈佛为谋职而教的教育宗旨和美国对他国长期奉行的殖民主义。就这样,桑塔亚那开始了新的自然之旅。
?桑塔亚走了,去寻觅不染俗尘的世界,他听从了知更鸟的召唤。我也曾听从心的安排,独自去了向往已久的雪域高原。站在昆仑山谷,我看到雪山上那不断掠过的云团,在湛蓝的天宇形如奔马,天风把藏胞石屋前的经幡吹得哗哗作响,我便放肆地嗅着草地芳香而圣洁的空气,心也就沉沦了,沉沦在自然里。我终于有了心魂的皈依、自我的主宰,那种悸动的感觉,让我泪流不已。从此,便成为了一个驮着梦想的驴友,想探询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行走。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便是这回应之一。乱世的烽火没有烧焦他内心的湿润,他那如画般的水城,一条竹篙,一点涟漪,便将俗世的物欲都荡开了去。他记忆中的自然之美,化作了山水间的那只蝴蝶抑或是那只黄鸟,飞到他自己以及无数读者的窗前,让人们情不自禁地走出了藩篱围困的小屋,出门感受那片刻以至永恒的自然之美。
走出俗世的小屋,你会发现,窗外正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久违自然的人哪,天性终因这只“窗外蝴蝶”而苏醒,那就牵手渊明吧,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审题指导】
这是一个给意象且富于象征意义的作文题。审题有“小屋”“窗外蝴蝶”以及我“走出”三个元素。“小屋”代表什么呢?可以是封闭、禁锢的,少了色彩的生活。“美丽的蝴蝶”则表现为一种大千世界的美好,一种牵引人去追逐的美好。命题的走向是,人在美好事物的引领下,走出自我的世界,进而有美好的追求。
审题不能只顾一头,或只谈追随美好,或只谈打破禁锢。如此,审题就会偏离题意。要整体看待“蝴蝶”对于人的影响,因而得以离开原有的封闭、狭小的世界,走向更为宽广的大自然、大社会,并作相关的社会、人生的深入讨论。
【作文题2】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作文。
断句 邵燕祥
走在
秋天的田野上
我问老托尔斯泰:
一切
成熟了的
都必须低垂着头么?
请根据你对全诗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范文示例】
?????????? ?昂头、俯首活到老
成熟了,一定要低头吗?田野黄的稻穗、红的高粱,它们是低头的,可谓俯首贴耳大有秋;紫的青稞、绿的芭蕉呢?它们是不低头的,可谓昂首挺胸活到老。
在中国,成熟,实在是一个很陷阱的词。很多时候说到成熟,芸芸众生,要求对方成熟,大多有令其顺从、匍匐,甚至是溜须拍马、舔痔吸痈的意思,哪里有内实不外显的谦逊之意?所以,如此苟且的话,倒不如高昂起头来。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青年到底是从什么时候真正成熟了而成为孔先生的呢?这恐怕很难从时间段上切分。从“志于学”,到最终“随心所欲不逾矩”来看,他是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