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日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日志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日志 来源:周武忠的博客(网易) ? 6月11日??? 周一 上午在浙大紫金港小剧场参加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培训,知自己分在作文组,批阅作文的共有10组。 今年我省考生比去年多出一万多,达31万多人。 按照要求,下午我们看样卷、试批两篇,然后探讨。 探讨时我们组发生碰撞,激烈处怎一个吵字了得。 第一篇争议最大。一位人高马大、嗓门也压人一头的女老师先站出来慷慨陈词,说“思想深刻”,说“语言功底不得了”,得到好些教师响应。的确,第一篇文章立意高远,壮怀激烈,语言深沉顿挫而又灵动有致,优点是极其明显的。组长环顾四周,问一位欲言又止的年轻教师,他果然提出异议,低声质疑作者是不是把鼓掌者看得低了一点。我予以力挺,因为这也是我阅读之后的强烈感受:“从材料语境看,鼓掌者应该是对身边的世界满怀善意的人,他(她)可能不出众,不出色,但绝对不是作者笔下的那种‘旁观者’,作者明显丑化了鼓掌者们……”开头发言的女老师马上提出异议,认为作者并没有丑化的意思,两派意见开始激烈交锋,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焦点开始聚集到文章的第三、第四两个自然段: “于是有人提出,为何总要做路上跑的人,我们可以懦弱一回,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的确,以旁观者的身份存活于世,只负责惊呼与鼓掌,于人潮涌动时显形,于悄无声息时消遁,是再不简单(应为再简单不过)的保全之道。此时人人化为随风倒曳的芦苇丛中的一株,汇入朝五晚九的电车流,没了尖锐与戾气,温吞吞地,对世界宣告妥协。 自然是有人坚决反对的。汲汲营营于世之人一直是古来圣贤批斗最为惨烈的对象。我们有软弱的不堪一击的肉体支撑,却也有如同摒弃了一切的死士般的意志,为何突然屈服于养生求歇的贪欲之下?人活着,并不是以此般形态,‘口鼻尚存一丝气,四肢仍余一丝力,而更应追求海明说的‘高贵’。” ?我分析说,这两段文字对鼓掌者充满了蔑视和鄙弃,高高在上的姿态中折射出一种强烈的精英意识,视民众若无物,俨然救世主现身,这种姿态是很刺眼的,对一个年轻人而言,可能并非一件幸事。如果是我的学生,我一定叫来好好教育一下!斥善意温情的鼓掌者为“汲汲营营”之徒,无论如何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一些老师也站出来表示赞同,特别一位戴眼镜的女老师,结合文题条分缕析,侃侃而谈:今年作文题的关键词是两个:“跑步者”和“鼓掌者”;前一个“跑步者”,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理解为领跑者、弄潮儿、英雄人物,作者的把握应该说很到位;但后一个关键词,作者的理解肯定是出了偏差,那个“坐在路旁的鼓掌者”,一定是这个世界的热心人,对这个世界一定是充满温情和善意的。最后这位老师强调:“这应该是底线,不能突破。” 最后,最先站出来力挺作者的那位女老师说:“我是觉得,这个作者很难得,具有领袖气度,非常可贵的,当今中学生极需要这样的领跑人,但如果从语境来看,……是有些欠妥。”我不客气地接过来说:“立意当然要从语境出发!”——高考作文本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谁都不能弃镣铐而率性舞,否则公平何在?! 文章无疑是十分出色的。因而虽有不足,但心中给出的分数,在50分上下——是的,我们是中学教师;但是,论裁断作文之能,似乎不用谁来怀疑;论爱惜人才之心,更不见得比谁少多少。但是,我们长期身在一线,如鱼儿在水,对水之深浅冷暖可能多一份切身之体验,最突出的一点表现,我们更崇尚公平与理性,鲜少干那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之事——那是一种潇洒,是难以企及的大手笔,但很可能也是一种剑走偏锋,一种不负责任。携如此瑕疵而得57分,怎么讲都高了点,那可是接近满分的高分呀! 后来两位组长说,把我们的意见转达上去。 后面篇章争议较小,就是样卷17打33分,普遍觉得低了,因为这篇题为《路边鼓掌的人》的文字,立意怎么说还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建议改到40分左右。还有就是最后一篇《绿叶与红花》,大家分歧也相当严重,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好几档的分数都打出来了,分歧的关键在于是否认同两组对立的概念“鼓掌者|跑步者”和“绿叶|红花”之间划上等号。 组长四点多去汇报,我们待一阵就回来了。 大家普遍感觉,专家们给出的18份样卷的分数,打高了一点。 ? 附:第一篇样卷(得分:57分) 跑步的人 北岛曾在《波兰来客》里写道“年轻时我们都有梦想,关于文字,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现在我们夜深饮酒杯子撞在一起,听到的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悲壮诗人看见了未来的我们。 这个世界以一种矛盾的方式充斥冷漠。我们见过了声嘶力竭的呐喊者被社会的冷冰冰抹去棱角;我们见过了曾经意气风发鲜衣怒马的少年走向了成长的虚无消失不见;我们见过了拯救地球的英雄只能在角落落寞地感受人群欢呼的余温。于是我们惧怕,惧怕怀揣理想登上高楼被恶语推搡被势力所挟,坠入深渊,果决惨烈。 于是有人提出,为何总要做路上跑的人,我们可以懦弱一回,成为路边鼓掌的人。的确,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