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余店镇墩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总1.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余店镇墩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总1

余店镇墩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总结 墩子村位于余店镇东部,与余店街毗邻,应马线穿境而过,村域面积5.82平方公里,全村现有耕地1154亩, 共有村民小组7个,549户,总人口1574人,其中党员21人,是余店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该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群众为主体,以产业为支撑,用规范指导群众,用政策激励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成为我镇的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一、主要工作和成绩  (一)夯实基础工作,强化建设意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墩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杨定江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魏平才同志任副组长,专门安排一名副科级干部具体负责,并从镇直相关部门抽调熟悉示范村情况且工作责任心非常强的干部负责示范村的联系、联络工作。墩子村也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和村里有名望的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工作专班负责协调和矛盾调处工作。为新农村示范村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宣传发动。为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的宣传,该村在每个自然塆都悬挂了 “20字方针”大幅宣传牌和新农村建设宣传牌,张贴上百幅宣传标语,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的知识、内容和政策家喻户晓。并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户长会、党员大会,有关座谈会、献策会,宣传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在广大村民中产生了强烈共鸣,激发了村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在工作中,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落实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建议权、决定权。今年三月份村“两委”还组织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到曾都三里岗镇吉祥寺村等地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情况,借鉴好的经验,激励村民主动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行动中来。??   (二)发展特色经济,打造品牌产业    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农民增收普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墩子村独辟蹊径,巧打特色牌,致力发展“三白”蔬菜等特色产业。该村是余店镇“三白”蔬菜(白茄子、白黄瓜和大白菜)中心区,“三白”蔬菜的种植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这里的农产品多年来一直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早已名誉荆楚。2004年,余店“三白”蔬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注册“余店牌”商标。目前该村的“三白”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亩。2008年秋,镇政府对墩子连片的800亩土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后又新增四座泵站,使这里 “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电线、沟渠配套”。成为余店5000亩“三白”蔬菜基地的核心,实现了高标准、节约化、规模化生产。同时在新农村示范小区对面,规划设计了“三白”蔬菜交易大厅、农产品贸易一条街,为“三白”蔬菜提供了一个销售、交易的平台。该村还利用产业招商等形式,引进龙头企业,建立了一个300亩的高科技示范试验区,采取“基地+农户+公司”的运作模式,保证农民与市场的对接,同时通过企业的高科技试验区的示范作用,推广先进新品种、新技术,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使“三白”蔬菜的发展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市场化。该村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三白”蔬菜,涌现出“三白” 蔬菜经纪人11人。   (三)突出民生工程,改善生活条件   该村注重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入手,逐年加大民生工程资金的投入,突出抓好村民的教育保障、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等重点工程。该村对困难寄宿生实行每月定额生活费补助,对困难户子女考大学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鼓励完成学业,对特困户、受灾户、五保户,村里集资为其重新建了房屋,消除了土坯房。与此同时,该村变“输血”为“造血”,从促进就业、发展生产等环节入手,村两委积极提供信息、联系企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帮助残疾人就业。在村“两委”的努力下,全村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占全村劳动人口50%以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占全村农业人口的100%,安全饮水普及率达98%,其中示范小区100%用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8%,35%村民家中开通了互联网,村中特困户、受灾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助,防疫保健普及率达到100%。农村经济总收入年递增10%以上,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20万元,2008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5800元。 (四)加强新区建设,美化村容村貌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依次推进小区建设。在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容美化”的目标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