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风俗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阳市风俗文化

院系:公共卫生学院 专业:预防医学07级 学号:20077510222 姓名:卢艳 河南省南阳市节日风俗及庙会、婚嫁习俗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南阳人民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民间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习俗。南阳在历次历史变迁中,在人口、民族、宗教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既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延续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突变性和波动性,从而使南阳风土人情领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一、?节日习俗?? (一)?新年? 新年指农历岁首,俗称“大年”。初一这天,自午夜起燃放爆竹,一直持续到天亮。早晨吃饺子,男女老幼换上新衣之后亲朋邻里们相互拜年称贺。初二到初五为走亲串友的日子。初五是大年的最后一天,俗称“破五”。初六为农家开耕、商户开市的日子,即俗称“大开市”,当日上午燃放鞭炮,预示新一年工作的开始。 (二)?元宵节 元宵节即农历的正月十五,俗称“灯节”。目前各县市已演变为传统的“灯展节”,从原来的十五、十六两天,延续到正月十八。由于是春节的延续,十五被称为“小三十”,十六被称为“小初一”。元宵节期间各家门前张灯结彩,大街上更是彩灯高照,烟花爆竹大肆燃放,通宵是火树银花的景象。这其间已成为包括传统的旱船、龙灯、舞狮、大戏及高跷等组成的“踩街”活动和企事业单位扎彩车、搭彩棚进行形象或产品宣传的文艺大汇演。有的地方还遗留有请“新客”(即请上年结婚的女婿到女儿娘家过节)的习俗。?元宵节家家吃汤圆,人们还以此相赠。? (三)?二月二 二月二即农历的二月初二,叫“龙抬头节”,又名“青龙 节”,是正式春耕春播的开始,南阳有民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也说明了降雨预示大丰收。? (四)?三月三? ? 三月三即农历的三月初三,俗称“踏青”。起初是初一至初三的庙会,现已演变成内容丰富多彩的城乡物资交流及文艺大汇演。各种民间艺术和土特产品等异彩纷呈,展现出全新的景象。目前以独山等地的庙会尤为盛大。? (五)?清明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旧时迷信称为“鬼节”或“收鬼日”。当日各家祭祖,门前插柳,并为祖坟或亲人墓上添土插柳。现在的清明节,也是各地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和敬献花圈的日子。? (六)?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即农历的五月初五。当日各家门前插艾,早餐以鸡蛋、油条、粽子、熟蒜为主食,喝黄酒或雄黄酒,少儿系香囊,项、腕、足系五色线。其中插艾、饮药酒和食熟蒜、粽子、鸡蛋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沿袭下来的传统。“插艾”之说还与唐朝末年黄巢义军攻打“邓州城”有关。当时义军攻城,恰巧第二天“五月五日”,义军对百姓承诺门口插艾不杀,即“有艾(爱)不杀”。当然插艾也含有祛毒避疫之意。 (七)?六月六? 六月六即农历的六月初六,又称“女儿节”。此习俗中人们 习惯于将已出嫁的女儿请回家。“六月六,请小姑”是这一节日的主要内容,目前南阳农村的一些地方仍留有此俗。? ?(八)?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现“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饼,走亲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之语,说明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九)?重阳节? 重阳节即农历的九月初九。南阳的民歌还有“九月里九重阳,菊花做酒郎先尝,二人过重阳”的句子。现在人们还赋予重阳节为“老人节”的新内容,开展尊敬老人的活动。? (十)?十月一? ? 十月一即农历的十月初一,又称“寒衣节”。南阳民间俗语“十来(月)一(儿),送寒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源于秦时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后沿袭为“冬祭”的日子,即人们到亡人坟茔焚化纸钱,有的剪纸为衣,在坟茔焚化,名曰“送寒衣”,现烧纸祭亡灵之习仍很流行。? (十一)?冬至? 冬至是农历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即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习俗当日吃饺子,即“安耳朵”,意为不会冻坏耳朵。传说东汉时医圣张仲景辞去长沙太守之职回到家乡南阳,他看到那些为生活所迫的穷人们面黄肌瘦,衣不遮体,许多人冻坏了耳朵,就在冬至那天于南阳城东关外搭起医棚,并盘上大锅,亲手熬制一种能专治冻伤的“祛寒娇耳汤”,广舍众人。后来人们为纪念张仲景,模仿他熬汤的“娇耳”(一种用面皮将切碎的羊肉、药材等包成耳朵模样的小包)沿袭制作为现在的饺子。? (十二)?腊八? 腊八指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各家午餐主食为“腊八粥” (用粥杂以豇豆、面条、粉条及果品等制成),意为“年事毕,六陈足”。一年农活到此结束,准备置办年货迎新年。? (十三)?腊月二十三? ?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旧俗的“灶神节”。传当晚各家主食为烧饼(俗称“火烧儿”)与豆腐胡辣汤,并由男人们用雄鸡、烧饼、糖果等祭祀“灶神”。南阳的街巷俚语说的“二十三(儿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