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名记者研究件黄远生
报界奇才黄远生 黄远生,原名为基 ,字远庸,汉族 ,江西德化(今九江)新合乡人 。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 黄远生被称为 “ 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 远生通讯 ” 更是被视为当时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从更深层的价值与更为深远的意义来说,他又是一位新文化的先驱者。 一、生平 1885\1\15,出生于江西德化(今九江瑞昌市)一个书香世家。 曾祖父黄凤楼是道光年间进士,在安徽做过知县。黄的三个叔伯父均为举人,父亲黄儒藻也是秀才出身,并在宁波办过洋务。 黄远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 ,发蒙时期广涉经史子集,家里还特地请了一位外籍女教师教他学习英语。14岁(1899)考秀才未中。 15岁时(1900)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他只得变卖田产,作为生活费和进入浙江南浔公学读书的学费,假期则寄居在亲戚家。 18岁时(1903),他参加德化县试,考中秀才。同年秋中举人,为江西省第七名。次年他参加了清朝的最后一次会试,高中进士。同榜中进士的有沈钧儒、谭延闓等知名人士。这是中国的最后一批进士,而黄远生是其中最年轻的,当时还不满二十周岁。 中进士后,他获得了“知县即用”的资格,但他不愿按清廷惯例接受官职进入官场,便在高中进士的这一年(1904),以进士身份东渡日本,入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法律。 六年后(1909)他学成回国,因某些原因还是进入了官场,历任清政府邮传部员外郎、参议厅行走、编译局纂修、法政讲习所讲员等职。 公事之余黄远生还从事新闻活动,经常为京、沪报刊撰写国际时事评述。此时北洋五大臣之一的同乡李盛铎,赴西欧考察宪政归国,他对黄远生说:“西洋方面那些熟悉近代史和国际情况的,大都是报馆撰述人员,你如果干这一行,将来一定是位名记者。” 黄远生本来就厌倦官场,深恨清朝的腐败,于是接受了李盛铎的建议,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辞去官职,专门从事新闻工作。 二、新闻生涯 1912年,黄远生创办和主编了《少年中国周刊》,这是他记者生涯的开始。 之后他还主编过梁启超创办的《庸言》月刊,担任过上海《申报》《时报》《东方日报》的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报》的撰述,同时还经常为《东方杂志》、《论衡》和《国民公报》等报刊撰稿。他的文章犀利泼辣,观点鲜明,见解独到,能从常事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深度,因此人赞誉他的文章为“洞朗轩辟,幽隐毕达”。 他自创的“远生通讯”,对当时每一时期民众瞩目的重大问题都进行了及时而深入的报道,重要人物涉及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章太炎、蔡元培、袁世凯、黎元洪、陆征祥、熊希龄、段祺瑞等,重要事件如宋教仁案、袁内阁两次倒台、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唐绍仪被迫下野、陆征祥不再理政等。他总能抓住全国各阶层广大读者的心,将真相告白于天下。 他的报道“对民国初年政局的黑暗和新官僚们的丑态,作了忠实的记录和辛辣的嘲讽”。 黄远生从事新闻工作,只有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在这几年里,他写下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和时评政论,其工作量之大、创造力之盛令人惊讶。 《远生遗著》里收录了他在这几年中所写的200多篇文章,其中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与时事有关,而且立场明确,影响极大。 他既批评袁世凯的野心,又批评国民党的内斗。正因为如此,袁世凯一方面恨他,一方面想利用他的才华和影响来为己所用。 邹韬奋后来回忆说:“每逢有重要事故,他总能千方百计从最重要的来源,用最迅速的手段,探得最重要的新闻材料,写成有声有色亦庄亦谐的通讯供给读者,当时他在探采新闻的活动力方面,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1915年,袁世凯于筹备称帝之际,为了替自己造势,极力收买知名人士为之鼓吹,其中包括梁启超。袁世凯看中了黄远生这位名震海内外的记者,设法想将他揽在旗下。 他强聘黄远生担任御用的上海《亚细亚报》总撰述。黄远生心里虽然不愿意,但也不敢明确表态拒绝。袁世凯派人向黄远生表示,如果他能撰写赞成帝制的文章,将得到10万元的酬谢和一个部长的席位。 “ 于是远庸大窘,一连七八天,他想延宕不作,那边天天一两封信地催促他。”黄远生很为难,没有办法只得作了一篇“似是而非的,表示对于帝制之意”。 但袁极不满意这种搪塞之作,派人逼他重写。他到了没有转身的余地,“然他到了紧要关头,始终不肯迁就。那几天是他一生最不幸的境遇,又算是他人格上争死活的最后一关。” 最终正义战胜了妥协。 9月3日,黄远生匆忙离开北京奔走上海。还在途中,他就在上海各大报刊刊出了《黄远生反对帝制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明确表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