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读原臣 陈徐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读原臣 陈徐屹

精读《原臣》 提要:本论文由文本归纳、文章意图、历史地位三部分组成。 关键词:文本 意图 黄宗羲 专制 民主 文本归纳 字词 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在君主未有颜色动作或言语音声之前,就已经察觉到他的意图所好   (2)杀其身:牺牲自己的性命。   (3)资:凭借。资于,是用此来……。   (4)极:最高。   (5)当:称得上。   (6)道:态度,方法。   (7)缘夫:因为。   (8)群工:百官。   (9)非其道:如果不是这种心态。   (10)形:行动。声:语言。强:强迫。   (11)立身于其朝:犹谓在朝任官。   (12)不然:否则。   (13)宦官、宫妾:指君主的仆臣和妻妾。   (14)君为己死而为己亡:谓君主为一己的私心身死家亡。   (15)私昵:亲密。   (16)臣不臣:是不是一个臣子。辨:分别。   (17)昧:闇而不明,不了解。   (18)设:设置。   (19)牧:本指养牛的人,引申为管理。   (20)橐:囊。私物,个人私有之物。囊中的私物,私人的财产。   (21)过用谓之劳:乱、烦谓之扰。劳扰,劳苦扰乱。   (22)民生:人民的生计、生活。   (23)危吾君:危害君主的权位。   (24)术:方法。   (25)茍:如果。   (26)社稷:国家,引申朝廷。   (27)诚臣:忠心的臣子。   (28)纤、芥:微小。纤芥之疾,小小的毛病。   (29)此:指臣以天下万民为念。彼:指视天下人民为人君之私物。“于此乎?于彼乎?”:是这样,还是那样呢?   (30)盖:其实是。治:安定。乱:紊乱。治乱,犹政治之得失。   (31)乃所以为治:正是让天下走向安定的局面。   (32)斯民:百姓。水火:疾苦、患难。   (33)曳:牵拉,拖拉。   (34)绋:乱麻,引申大索。   (35)履地:踏紧地面。指曳木的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用力;不履地,则无处着力。   (36)娱笑:嬉戏。   (37) (38)恣:放肆,放纵。指逞私欲,忘公义。   (39)不以天下万民为事:不把天下百姓的福利当一回事。   (40)草野:未任官的人。   (41)奔走服役:服侍、驱使的人。   (42)草野之应于上者:君主的所好不好,则下面的人无非是对君主尽其所能,投其所好。   (43)寒饿:饥寒受冻。   (44)计:计较。备与不备:周不周到。   (45)跻:登。   (46)此于:比起,比较。   (47)无人臣礼:不是一般臣子的礼节。   (48)罪:错。   (49)坐:犯了……之错。   (50)听指使于仆妾:像仆妾一样听任指使。   (51)责之反是:评论者反而责备他。   (52)浸淫:渐次而入,谓时日渐久,习而不察。 晋、宋、齐、梁之兴亡,无与于治乱者也像晋、宋、齐、梁这样的朝代,既非暴虐,又不能为民谋福,其兴起与灭亡,与天下的太平与动乱则毫无关系。 (3)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责之反是其实张居正的过错,正在于不能以古代师傅的地位自居,反而像奴仆姬妾一样听从皇帝的驱使,然而责怪他的人观点却正相反。 《原臣》是清代初年著名学者黄宗羲的一篇散文,出自《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成书于1663年,“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其爻辞说:“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人攸往,主人有言。”所谓“明夷”指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纳。《明夷待访录》文字的特点是,他对于封建的现状,批判很尖锐,而且是披着夏、商、周三代外衣的理想,托古改制。这篇文章论述的就是君臣关系和为臣之道,体现了作者提倡的以天下万民为念的进步思想。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臣子们,也就是官僚集团是作为君位的附属物存在的。官僚的任命、官僚的权力,都要仰仗于君主的恩赐。官僚只需要对君主负责,按君主的旨意办事即可。君臣之间是主奴的关系。封建的思想家把这种关系归纳为一条不可更易的伦理原则,即“君为臣纲”,并为臣子的行为规定了众多的条条框框,称为“臣道”。这种理论发展到极致,就成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 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一所谓“天崩地解”的时代,明朝的灭亡给他很大的刺激,促使他开始重新思考臣子之职分与君臣的关系。主奴关系下的臣子,或者成为佞臣,一味迎合君主喜好,置天下于不顾,或者成为所谓忠臣,愚忠愚孝,临难一死报君王。黄宗羲认为这都不是真正的臣的职分。考察臣之产生,是因为“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也就是说是为天下而设臣,非为君而设。源头清楚了,自然君臣的关系也就明了了:“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也就是说,君与臣,因为治理天下、领导万民的共同责任联系在一起,就像共抬一根木头一样,虽有领导与被领导的高下之分,但不是主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