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铜氨基酸螯合物的合成与DNA作用的研究实验报告
分类号 密级 UDC
专业设计实验
铜(II)氨基酸螯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研究
学生姓名 王晓彤
学 号 030212008070
指导教师 张前前 侯进
专业 应用化学 年级 08化学
同组者 王倩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铜(II)氨基酸螯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研究
【实验背景及原理】
铜、锌等是生命体中最重要的微量元素,具有多种重要生物功能。α-氨基酸是人体蛋白质等与生命有关的单元物质,具有羧基和氨基,可与Cu (II) 、Zn(II)等过渡金属离子形成MLn(n=1-3)螯合物。不同组成和结构的铜、锌氨基酸螯合物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其中ML2型铜、锌氨基酸螯合物因其生物稳定性、易被消化吸收、生物学效价高等特性而成为第三代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目前国内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产品主要为铜、锌等微量元素的甘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螯合物,但实际生产在质量控制上存在问题,并且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生物体中的代谢、与DNA的作用等尚不明确。因此,本实验研究Cu(Ⅱ)-氨基酸螯合物的快速合成方法,并以光谱法研究其与DNA的作用。
【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岛津UV-2550型,配备1cm石英比色皿);红外光谱仪(Nicolet-ATAR360型);pH计(雷磁pHS-3B);磁力加热搅拌器(1个);回流冷凝管(1个);50mL圆底烧瓶(1个);用做水浴的100mL烧杯(1个);50mL烧杯(2个);微量进样器(Thermolabsystems Finnpipette 1-5μL ;5-50μL;200-1000μL;1-5mL等规格);干燥器(2个);抽滤装置;滴管、玻璃棒数个。
试剂:甘氨酸 (Gly);邻菲罗啉(Phen);CuCl2?;鲑鱼精DNA;pH缓冲剂[已配好]; Na2HPO4;氢氧化钠;盐酸;无水乙醇等均为分析纯,光谱实验用Milli-Q水。
【实验过程】
1、螯合物的合成
称取CuCl2晶体0.5mmol(0.14g),邻菲罗啉1.0mmol(0.20g),甘氨酸1.0mmol(0.08g),将Gly用蒸馏水溶解并加氢氧化钠调节其pH至7,将CuCl2、phen分别用蒸馏水、乙醇溶解在50ml小烧杯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二者混合,之后将其倒入盛有Gly的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开始水浴加热回流约1个小时。
2、螯合物表征
测的mp.、IR。IR:KBr压片,Nicolet-ATAR360型红外光谱仪;铜(II)-甘氨酸混配螯合物
表二 配体及配合物主要红外吸收频率
谱图分析:
由复合氨基酸铜Cu-phen-gly的红外光谱和表二可见,Gly由羰基的伸缩振动引起的特征吸收由1610nm处红移到1667nm处,这是羧基氧参与配位的结果;由phen芳环上的上δC-C、δC-H振动引起的特征吸收由854nm、740nm向低波数段迁移至851.46nm、726.92nm,表明phen参与了配位。所以该配合物是由Cu-gly-phen三者螯合而成。
3.紫外光谱的测定结果
3.1DNA纯度检查及浓度测定
波长/nm 吸光度 260 1.1829 280 0.6465 表三DNA在260nm和280nm处的吸光
结果分析:(1)A260/A280=1.831.8,表明DNA纯度达到实验要求。
(2)浓度c=A/(100εb)=1.79×10-6mol/L。
3.2DNA与铜-氨基酸-邻菲罗啉的作用
编号 波长/nm 吸光度 加入30μL DNA前 Ⅰ 268.5 2.4749 加入30μL DNA前 Ⅱ 225.5 2.8166 加入30μL DNA后 Ⅰ 268.0 2.5300 加入30μL DNA后 Ⅱ 225.5 2.4710 表四铜-氨基酸-邻菲罗啉的最大紫外吸收
结果分析:(1)出现两个吸收峰,表明已生成铜-氨基酸-邻菲罗啉配合物。
(2)加入DNA后,225.5nm处的吸光度值下降,说明配合物与DNA发生插入作用,产生减色效应。
减色率:H=(Ao-Ab)/Ao=12.3%
减色率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强弱。
(3)加入DNA后,Ⅰ吸收峰发生紫移,而理论上只可能发生红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