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第7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特训 Word版含答案
第一部分 专题二 第7讲
(见逐题对点特训P9)
1.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英国的要求未予理睬。此后( B )
A.英国借镇压太平军为名入京施压B.英法两国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C.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
解析: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被拒绝,借亚罗号事件发动侵华战争,故A项错误;英国的修约要求未获得满足后,和法国一起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项正确;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战后,故C项错误;英国私自在京设使馆区驻兵保护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
2.19 世纪60 年代以后,清廷不少大吏提出了“订一中外公例”的修律思路。20 世纪初,光绪帝颁布了“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此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列强凭条约建立的畸形法律关系。“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产生的背景是( A )
A.条约关系的建立与发展B.中国近代外交法体系确立
C.维新变法的推广与深化D.洋务运动增强了中国国力
解析:据材料“19 世纪60 年代以后”“20世纪初……此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列强凭条约建立的畸形法律关系”可推知该方针产生的背景是条约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此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列强凭条约建立的畸形法律关系”可推知我国外交法律关系是根据列强凭条约建立的,并没有确立本国的外交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是19世纪末的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与材料“20世纪初”不符,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与材料“20世纪初”不符,故D项错误。
3.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习长技。材料主要说明( C )
A.清政府已认识到“借师助剿”的重要性
B.洋务派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壮大了势力
C.太平天国间接地影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
D.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列强侵华以可乘之机
解析:“借师助剿”与“借洋兵助剿”不同,洋务派不等于清政府,故A项错误;题目中提到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开始学习西方技术,从而形成了洋务派,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是内忧外患,而内患指的就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列强侵华以可乘之机与题干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4.有学者认为: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应是( B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两个阶段的描述,第一阶段的爱国主义重在行动,结合所学主要是地主阶级的抵抗派和洋务派的行动,第二阶段中“新型知识分子”指的是资产阶级, “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指的是学习西方,积极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兴起,仍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登上历史舞台,积极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与材料中“现代民族国家”等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5.如图所示为《中日朝鲜相争》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B )
A.中日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B.李鸿章以夷制夷的思想
C.俄国意图帮助日本争夺朝鲜D.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权
解析:中日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不符合史实,是通过战争的方式解决的,故A项错误;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利用沙俄来牵制日本,故B项正确;俄国意图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从材料不能看出中国放弃了对朝鲜的宗主权,故D项错误。
6.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民教冲突)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 B )
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
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
解析:根据“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可知洋教与传教士的出现并非乡村社会教案(民教冲突)比上海城市更加频繁的原因,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城市的洋教与传教士的流言多于乡村社会,但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4月各地最新高考模拟语文试题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doc
- 2017年4月各地最新高考模拟语文试题汇编之正确使用成语.doc
- 2017年4月各地高考模拟试题汇编之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doc
-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17届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doc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教学案.doc
- 2017届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三国志·韦曜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doc
- 《新唐书·元澹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doc
- 《晋书·王舒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doc
-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第8讲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 特训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特训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特训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第3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特训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模拟练1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模拟练2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考历史二轮(通用版)复习对点特训:第16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特训 Word版含答案.doc
-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2.4.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 Word版缺答案.doc
-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 Word版缺答案.doc
- 高中数学必修四导学案: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Word版缺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