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修改设计说明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区修改设计说明书.doc

前 言 按照矿井长远规划,84采区接替81采区,因81采区瓦斯治理因素的制约,无法保证一个综采面连续回采,该采区目前与101采区进行跳采,101及81采区截至7月底剩余1013(正在回采)、1015、1017、713、714、715、716等7个综采块段,可采储量在350万吨左右,按该条线目前生产能力60万吨计算,84采区必须在2013年上半年投产,方可确保矿井正常接替及安全高效回采。 为加快84采区的开拓及准备,我矿已于03年5月份将84采区设计上报集团公司审查,同时为优化该采区通风系统,又于04年11月以【2004】171号文对84采区总回风巷进行了优化设计,集团公司也作出了批复,同意我矿对84总回所作的修改。 第一章 变更设计的原因及必要性 一、地质条件因素 因在对84采区设计时,地质部门未及时对84采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导致地质工作不能保障设计工作有序开展。待06年底勘探部门将最终结果资料提交祁南矿,根据资料来看, 原有采区设计已不能满足目前地质条件的变化需求。 二、瓦斯治理因素 因03年在采区设计时,我矿未进行煤层瓦斯区域性划分研究工作,巷道设计及瓦斯治理统统将84采区72煤层定为突出危险区。根据煤层的瓦斯浓度、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及突出指标分析,82采区72煤层区域性划分结果为: 瓦斯分化带:露头~-410m; 无突出危险区:-410m~-435m; 突出威胁区:-435m~-460m; 突出危险区:-460m以下。 为合理利用瓦斯治理资金,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对不同区域应采取不同的瓦斯治理措施,保证瓦斯治理工程科学合理高效。 因目前84采区准备上山工程尚未施工,对该采区的瓦斯参数测定工作无法开展,为此我们有必要按临近采区82采区的瓦斯区域划分结果重新对84采区的巷道布置及瓦斯治理工程进行适当修改。 三、皮带化连续运输发展因素 2003集团公司确定将祁南矿扩建为240万吨/年,井底车场及大巷的通过能力成为制约矿井提产扩能的瓶颈,针对当时现状,决定将矿井西翼、南翼及中部各采区的煤炭运输由矿车运输方式改为皮带运输方式,该工程已于06年上半年顺利竣工并通过集团公司验收,实行了矿井南翼及西翼的81、82、101采区的皮带化连续运输。 同时鉴于矿井北翼生产较为集中,作为目前主采的3煤采区生产能力占全矿井生产能力的一半左右,而北翼大巷局部地段因风速已达到临界状态,这种状况将随着84采区的开拓及34下采区(-650m以深)的准备将进一步加剧,从兼顾矿井东翼31与33采区的皮带化,沿北翼大巷走向施工一条辅助进风大巷,兼做北翼皮带机巷,该工程预计07年底竣工,将实行全矿井皮带化连续运输。 鉴于当时的条件,84采区设计主运系统依旧采用蓄电池式电机车运输,这已远远不能适应祁南矿当前的发展需求,为此有必要也对84采区进行皮带化设计。 第二章 采区地质概况 第一节 采区位置、范围及井上下关系 84采区位于祁南煤矿的西部,北部以纬线3703240m为界与86采区相邻;西部(浅部)以9煤层露头线为界;南部以178与14-153两孔连线为界与82采区相邻;东部(深度)以61煤层-550m等高线平面投影线及BF19断层为界与81采区及32采区相邻。 采区整体形状为近似长方形,南北长约2.5km,东西宽约1.1km,面积约2.75km2。采区内有21个勘探钻孔,钻孔密度为7.6孔/km2。 采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20.35~+22.30m,一般在+21.50m左右。地面分布有王庄、张庄等自然村。 本采区属江淮季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756mm,年平均气温为14.6℃,多年平均无霜期218天,地震烈度为7度。 第二节 煤层及顶底板岩性 本采区含煤岩系主要为二叠系的下石盒子组(Plxs),下石盒子组地层总厚度约为210~240m,平均为227m。含有9、8、7、6共四组煤,其中9、8、72、71、63、62、61为可采煤层,煤层平均总厚度为8.91m。 一、61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下部,上距4煤层77m左右,煤厚1.24~1.90m,平均1.67m。煤层结构简单,为单一煤层。面积可采率为98%,变异系数为10%,为稳定煤层,但全井田范围内属不稳定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以泥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 二、62煤层 位于下石盒子组中下部,上距61煤层6~14m,平均8m,煤层厚度为0~1.74m,平均0.81m,可采范围内平均厚度为0.88m,以薄煤层为主。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夹一层夹矸。不可采区分布在13线以南,面积可采率为58%,变异系数为53%,属不稳定煤层。煤层顶板为泥岩为主,粉砂岩次之。 三、63煤层 位于62煤层下4m左右。煤层厚度0~1.59m,平均为0.74m,可采范围内1.11m,以薄煤层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