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效益最大化的对策研究[权威资料].docVIP

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效益最大化的对策研究[权威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效益最大化的对策研究[权威资料].doc

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效益最大化的对策研究   摘要: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下,基于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约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之一就是实现农产品的跨区机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法,考察跨区机械服务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效益最大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跨区作业;农民增收   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是一种新型的农机服务模式,指的是利用农作物的地域收种时间差,组织联合各种机械,进行跨区域流动作业服务。   我国的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继联合生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实践中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后,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从起步摸索逐步过度到蓬勃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农业机械拥有量翻倍增长,农业机械总动力1978年仅有11,749.90千万瓦,到2013年,增加到103,906.75千万瓦;联合跨区机收面积不断扩大,跨区机械化俨然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特色,也是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2014年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突破60%,机械总动力达到10.76亿瓦,提前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1. 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的运作绩效   农业跨区机械服务业蓬勃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的进步,也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在农业实践中的典型体现。黑龙江日报曾报道,2014年度,北大荒股份853分公司到内蒙地区跨区麦收作业中,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标准、高速、先进等优势,实现增收1322万元,与人工收获相比,机械化具有不可忽视的绝对优势。   (1)节约劳动投入,增加农机手收入,促进农民致富。农业机械服务业的直接作用是机械代替人力,将大量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据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报道称,2014年6月中旬,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3.07亿亩,其中机械收获2.81亿亩,机械收获率高达91.53%。6月16日当天全国投入麦收的联合收割机数量高达6.1万台,日机收面积达到399万亩。按照劳动人均每天收获1.5亩(即0.1hm2)的水平计算,相当于266万个工作日。这对于在城市务工、农忙时节返乡的农民来说,有效缓解了争劳抢时的矛盾。此外,使用联合收割机的成本每公顷要比人工收获低150~450元,大大节约了农业投入。   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跨区作业一方面解放大量劳动力,另一方面也给农机手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一般而言,一台收割机的作业时间在单一地区是7天左右,而如果能错开收获的地域时间差,在两个地区作业,一台收割机的工作时间可以延长到15天,以此类推,高效能的联合收割机作业时间甚至可以延长到2个月。对农机手来说,单一地区作业转变为跨区作业,收入最高可以翻8倍,堪称“流动的致富工厂”。   (2)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劳动力结构调整。伴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跨区机收逐步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既为推动农民进城务工创造了条件,也为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1台收割机跨区作业,除了必要的驾驶人员,还需配备3-5名人员进行装粮、搬运、维护等,2012年,跨区联合收割机数量总计为1,278,821台,开展跨区机收,可以直接转移劳动力600多万人次。如果再配备上中介服务组织、农机配件供应、维修等各类服务人员,跨区农机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就更可观了。农业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拓宽了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3)减少粮食的损失和浪费[1],加快收种进度,增强农业抗灾抗险能力。农作物的人工收获一般经历收割、捆绑,装运、碾打和筛选5道工序,耗时长,人力消耗大,且粮食损失率高,而联合收割机可以精简工序,一步完成,大大降低粮食的损失和浪费。农业具有季节性、时效性、地域性等特点,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都是一项抢时任务,尤其是收获,是用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常常与下一波农作物的播种紧密相连,这使得农民的劳动非常紧迫;而且,由于我国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的影响,水稻、小麦收获时节常常伴随阴雨天气,这更无疑增加收获的难度和损失,农民为了赶收、抢收耗费大量精力,甚至累倒。而随着跨区机收的发展,普通农户也能用上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8小时可收割15亩以上,一个较小的县城收获只需要3-5天时间即可,这比人工收获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有效地增强了农业的抗险抗灾能力,对多熟制地区的增产增收十分有利,保障了粮食的生产和安全。2014年“三夏”期间,全国麦收结束时间较13年同期提前4~5天,顺利为秋粮生产争抢了农时。   (4)实现市场对农机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发展。跨区机收的优点之一是减少联合收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