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初三下学期第三次量调查语文试卷.docVIP

天津市河西区初三下学期第三次量调查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市河西区初三下学期第三次量调查语文试卷.doc

2005年天津市河西区初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第I卷(选择题 共23分) 一.(本大题共10小题,1—7小题每题2分,8—10小题每题3分,共23分) 第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恣情 骄健 脍炙人口 因地制宜 B. 煦暖 徇职 变幻莫测 谈笑风生 C. 修葺 锻炼 与日俱增 淋漓尽致 D. 秘诀 报负 姹紫嫣红 抑扬顿挫 2. 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态度) B.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牢固,有韧性) C.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写文章的功夫) D.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马虎,不讲究) 3. 下面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愈近山口,风声愈响,如雷鸣,如山崩,如海啸,如十万名战士在呐喊冲锋。 B. 大海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摆好姿势,弓起脊背,像一头西班牙斗牛拼死向堤岸冲来。 C. 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了,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的乡愁吗? D. 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 可能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 ① 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 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 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 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5. 对下面句子意思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软科学作为独立的科学而受到普遍重视,在世界范围内,从当前的发展速度看,其必将在广泛的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A.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对软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B. 这句话强调了软科学当前飞速发展的必然性。 C.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重视软科学的原因及软科学发展的前景。 D.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重视软科学的原因。 6. 对下面句子所对应的人物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古诗人,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白居易) B.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C. 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诸葛亮) D. 译书尚未成,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囚徒》一诗由牢狱中与“我”做伴的一只雏鹰展开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热切向往。 B.《黎明的通知》一诗运用象征的手法,“黎明”是“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它象征着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光明的到来,幸福生活的到来。 C. 王维的《汉江临眺》一诗,描写了汉江的地理位置和浩瀚的水势,为我们展示了江水波澜起伏、高山为雾气笼罩而时隐时现的自然景象。 D.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从听觉的角度描写风的狂暴性格,再现了震撼人心的战斗场面。 阅读《发问的精神》片段,回答8—10题。 ①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由发问开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这样的人,古今中外都有的是。 ②苹果落地,是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出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支配了人类思想。” ③壶水滚沸,谁不常常见到?只有瓦特把它当作问题研究,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④生、老、病、死,都是极普遍的人生现象,释迦牟尼偏偏要寻根究底,求个解答。他因此抛弃尊位和家庭,独自去潜修静想,终于创立了佛教。 ⑤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孔。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⑥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举出这几个人物,无非要证明发问精神的可贵。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要求知识,明道理,处处都会碰到问题。不能勤于发问,是多么可惜啊! 8. 选段论证的论点是( ) A.

文档评论(0)

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