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届高考一轮:第9讲《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及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课件
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极广泛的特效抗菌药物,下表为某些抗菌药物及其抗菌作用的原理,请思考: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红霉素 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敏感型的结核杆菌的RNA聚合酶的活性 (1)青霉素对细菌类感染治疗效果突出,据表推测其引发细菌死亡的机制是什么? (2)结合“中心法则”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请依次说出①环丙沙星、②红霉素、③利福平的具体杀菌机制。 提示 (1)细胞壁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青霉素作用后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保护,其会因吸水而破裂死亡。 (2)①DNA复制时首先要用DNA解旋酶解开螺旋,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因此可抑制DNA的复制;②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红霉素能与细菌细胞中的核糖体结合,从而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受阻;③RNA聚合酶作用于转录过程,故利福平治疗结核病的机制很可能是抑制了结核杆菌的转录过程,从而导致其无法合成蛋白质。 中心法则过程分析 1.(2016·海南卷,13)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 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 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 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解析 由题干信息知,该RNA病毒需进行逆转录过程,需脱氧核苷酸作原料,而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故Y可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 答案 C 2.下面是4种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对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合成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B.乙可表示含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C.丙可表示DNA病毒(如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D.丁可表示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解析 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合成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中不包括DNA复制。 答案 A 1.“三步法”判断中心法则各过程 “一看”模板 “二看”原料 “三看”产物 生理过程 DNA 脱氧核苷酸 DNA DNA复制 核糖核苷酸 RNA 转录 RNA 脱氧核苷酸 DNA 逆转录 核糖核苷酸 RNA RNA复制 氨基酸 蛋白质(或多肽) 翻译 2.细胞种类与信息传递途径的关系归纳 高等动植物共有的途径是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但具体到不同细胞情况不尽相同,如根尖分生区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组织细胞中三条途径都有;但成熟叶肉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无DNA复制途径,只有转录和翻译两条途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信息传递。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如图表示基因控制麝香豌豆花颜色的部分过程。图示过程显示(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紫花性状 C.基因突变导致生物产生新的性状,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进而导致生物产生新的性状 解析 通过分析图示过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过程,从而决定生物的性状;题图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 A 2.如图为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分支酶基因R是豌豆种子细胞中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b过程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物质是碱基A与T,C与G C.当R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后,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而使蔗糖增多,其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 D.此图解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途径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解析 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过程为翻译,发生互补配对的物质是mRNA上的密码子对应的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相对应的碱基,两种RNA上均没有T;当R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后,导致R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而使蔗糖增多,影响了细胞代谢,属于基因突变。 答案 B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整合 此外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物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水毛茛,其裸露于空气中的叶为卵形,而沉于水中的叶却为丝状。 注:若涉及的物质并非蛋白质(如植物激素),则基因对其控制往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这一间接途径实现的。 易错·防范清零 [易错清零] 易错点1 不能诠释基因表达计算中氨基酸∶RNA中碱基∶DNA中碱基中“至少”或“最多”,并认为所有细胞中均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税收管理》课程论文选题及要求.doc
- 2017空间据库实习3代码.docx
- 2017竞聘结构化面试问答案(各能力素质考核84问).doc
- 2017筑艺术欣赏在线作业4附答案.docx
- 2017管理学理练习题附答案.docx
- 2017管理息系统在线作业附答案.docx
- 2017精急救习题集含详解.doc
- 2017线性代数0414附答案.docx
- 2017线性代数后习题答案(胡觉亮).doc
- 2017精细有合成期末考试题附答案.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