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靠当小贩:竟贩出了一个新的行业
靠当小贩:竟贩出了一个新的行业
林维福,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靠当小贩,竟贩出了一个新的行业,还把乡亲们带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并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林维福出生在福建省永安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小生活贫苦。初中毕业后,曾在镇里的木材公司当过木材购销业务员。2002年5月因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被福建省评为“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出于工作的需要,林维福要经常出差,他曾到过江苏省的镇江等城市。在那里,他发现当地人也有吃竹笋的习惯。因为在他家乡,满山都是竹,乡亲们素来就有制作笋干的习惯。只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制约,农民自产的笋干除了卖给供销社外,几乎没有别的销路,春天里的竹笋多得用来喂猪。他对当地笋干的价格和质量做了个调查,发现家乡生产的闽笋、贡笋质量好,价格却比江苏市场上的笋干低得多。看了那里的市场行情,他决心靠笋吃笋搏它一回。1990年9月,林维福向镇木材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书。
初当小贩
辞职的前几天,林维福曾请假前往江苏省无锡市考察,并在无锡市的盛岸农贸市场上以每月120元的租金租下了一个平米的摊位。
靠着从乡亲好友那里借来的三万元资金,林维福开始贩卖笋干。他找到贡川供销社,要求批发给他一批笋干,可是结果却令他失望。原来,那时永安市实行的是笋干统购统销政策,农民自产的笋干必须卖给供销社;而供销社必须在完成省外贸下达的计划指标之后才能自主批发经营。当时贡川镇供销社还没有完成省外贸的计划指标,无法满足林维福的要求。因为有统购统销政策,林维福也不能直接向农民收购笋干,否则会被当作违反统购统销政策全部没收。
几天后,一筹莫展的林维福打听到与贡川镇毗邻的三明市三元区已取消了统购统销政策,他连忙赶到,以每公斤元的价格,买下了30包约1000公斤笋干和500公斤的黑木耳,通过零单托运发往无锡市。
到达无锡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带去的笋干和黑木耳用水浸泡,再把笋干切成丝。在辞职前几天的考察中,林维福想过:笋干、木耳一类的干货在食用前必须用水浸泡,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浸泡和切丝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泡多了又浪费。如果能先把笋干泡好,切成丝状,连同泡好的木耳搬到集市上去卖,销路一定会好。他们就立即动手,第二天就把泡笋干和泡木耳摆到了集市上,果真俏销。一天下来,解决温饱的费用已经不成问题。
原来笋干相当于压缩饼干,老家的竹农们在制作笋干时,都要把鲜笋先用大锅开水烫上十来分钟,冷却后再用支点压力至少为二十五吨的木制千斤顶顶在二至三平方米的笋榨内榨上一至两个月,再用炭火烤上三天,这样一来,一棵硕大的鲜笋便变成了一块巴掌大的笋干片,其重量只有鲜笋的十八分之一;而制作泡笋丝的过程,无异于把“压缩饼干”掺水还原,经过浸泡切丝后,其重量是原来的六倍,成本只需每公斤八至十元的笋干,经浸泡、切丝后,每公斤却可卖到六元,其价值是笋干的三至五倍。
当然,卖泡笋丝的过程,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开头几次,笋丝料下多了卖不出去,到了第二天,毫无经验的他又把鲜切泡笋丝盖在昨天剩下的旧笋丝上,结果到了第三天,原先卖不完的旧笋丝便开始变霉变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林维福采取了“限量浸泡,先卖旧后卖新”的经营策略,即平时每天只根据头一天的销量决定下料,一旦出现当天卖不完的旧货,第二天一定用开水烫过,然后把开水烫过的旧笋丝盖在刚切的新笋丝上,等卖完了旧笋丝,再卖新笋丝。这样便不再有变霉变烂的笋丝了。
林维福不是那种只求温饱的人,为了摆脱贫困他又背着自己从家乡带来的闽笋和黑木耳到农贸市场寻找别的摊点,并且到食品公司、蔬菜公司搞上门推销。永安的“闽笋”,在解放前曾远销江苏、上海和香港东南亚地区。但由于计划经济的束缚,到90年初,在新一代的江苏人和上海人中已很少有人知道永安“闽笋”了。在无锡市场上唱主角的是其它产区的笋干,永安的“闽笋”很难打进当地市场。
一阵苦思冥想之后,林维福根据《永安市志》和《永安民间故事》上的记载,对自己的商品进行了一番文化包装。每到一处,林维福就说:“我手上的这种笋干曾经帮助中国制造过第一架飞机”,许多客商都感到奇怪,这时林维福便根据《永安市志》说起了故事,使不少客户都对林维福的笋干发生了兴趣。接着林维福又把话题引到了永安闽笋制作的工艺上,说:“目前市场上的笋干大多是日晒的,色泽好,但是不够香,我们永安的闽笋是用炭火烤的,外朴内香,不信我可以留一点给你们试试,我这里还有现成泡好的,你回去炒了吃后,如果不比市场上的笋干更香,我的这些干货样品你就把它扔了;如果好吃,你们帮我向顾客推荐,卖完了我再来拿钱。”这样一来,许多客户都愿意让林维福把样品留下试试。没想到过几天后回头客就来了,到了第二年三月回到永安,他当初带去的笋干已销售一空,仅此一次就盈利一万元。
在无锡的几个月里,林维福还从事过冬笋贩运。在推销笋干的过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