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流通企业及经营者《食品安全法》培训讲义
食品流通企业及经营者《食品安全法》培训讲义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禽流感,到现在已经蔓延到全世界五大洲,这个病毒现在已经侵犯到了人类,人类因禽流感的病例已经死亡400多人,我们中国也有好几例。像这一类的问题,一直层出不穷。如孔雀石绿的水产品等等,一直到去年,震惊中外的三鹿奶粉事件,导致2000多万婴幼儿到医院去筛查,其中有29万多人住院治疗。
食品安全的形势,近20年来,越来越严峻。食品安全的事故,要么大的事情不来,一来就是几十亿美元甚至几百亿美元的损失。而且对社会的稳定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冲击。比如当年德国和日本由于没有有效地控制疯牛病,主管的大臣都纷纷辞职……
现在食品安全的事情跟20年前的食品卫生问题可以说大不相同,无论是内容,还是体现的理念、原则、目标。食品卫生这个框框已经根本装不下“食品安全”这个庞大的内容。所以今年这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和实施,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从2016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了,此法规规定:任何食品添加剂目录外的都将不能用、任何食品都不能免检、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10倍赔偿。
我不知道我国食品企业尤其领军食品企业看了这些规定有何感想?对食品企业的经营有何影响?是感慨此法对企业约束颇多,企业经营所能够发挥的空间太小,如果不搞点掺“杂”使“假”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活呢;还是认为这个法规太小儿科,原来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逮着是你的,逮不着是我的。10倍赔偿不差钱,赔完赶紧偷着乐呢;或者从此换一种经营理念,比一比谁的用料好,谁的食品更安全守法,谁更会引导消费者向着品质消费进行升级。更进一步,比谁更会引领行业,甚至走在国家监管的前面,树立行业标杆,做规则标准的主人。
我真诚地希望有抱负有远见的企业家,在守法经营的基础上,率领自己的企业做第三种企业。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非常糟糕,实际水准极其低下,一个流行很广的短信为我们做了总结: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多宝鱼里面认识了孔雀绿,从感冒药里认识了苯丙醇胺……直到xx年,我们从牛奶里认识了令人震惊的三聚氰胺、特仑苏中OMP。食品行业出现了如此频繁和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说明了一个问题,食品行业的整体经营理念问题非常严重,素质十分低下,行业领军企业混迹其中,推波助澜,没有起到正面引领的作用。
我国企业界有一种现象,在经营理念、竞争方法上,眼睛往往只会向下看,只会与比自己小的企业、经营水平低劣的企业比拼,大企业、领军企业没有将整个行业向高尚、向健康竞争上面引领。
比如三聚氰胺在行业内悄然出现的时候,蒙牛伊利为什么不站出来说出真相,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奶因夏季饲料的原因,其蛋白质含量可能略低于国家标准,但是绝对不会添加三聚氰胺、尿素,连合法的增稠剂也不添加,只做纯粹的原生态纯牛奶?!为什么不主动呼吁国家调整标准,争取消费者的理解?!在绿色安全如此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的行业领军企业严重低估消费者的水平,他们对添加违禁物质在态度上是默许的,以过所谓的“标准关”为最高目标,唯独不顾消费者利益,最后演变成几乎全体乳品行业的集体作案。
特仑苏产自乳都核心区,多好的概念!最好的草原,最好的乳牛,为什么要添加不明物质OMP,此举一下子把蒙牛低劣的经营理念暴露无遗。
科技的发展本来是为人类造福,可是许多企业把劲用在了歪处。最近,看到冷饮摊儿上卖最便宜的“老冰棒”,一下子勾起我儿时的甜蜜回忆。可是当我急不可耐地撕开包装,咬下第一口时,其味道让我大失所望,完全不是原来那味。我老婆说,那是你现在吃得肚皮白了,我坚信不是这个原因。
有一篇研究记忆的资料说,人对味觉的记忆非常准确和持久。是我错了还是产品变了?终于,我在包装上的配料表中找到了原因。原来这老冰棒不是用蔗糖,是用甜蜜素做的!我好象一下全明白了:现在的牛奶冰糕没有奶油的醇香,那是用奶精加增稠剂、乳化剂做的。来自大草原的某乳业出品的牛奶冰糕,不知道是不是增稠剂和乳化剂加多了,能够拉出长长的黏丝!甭问,蛋黄冰糕也就完全可能是香精加落日黄做出来的,你绝对不用担心小候时可能吃出个鸡蛋皮来。我还想起前几天买过一个大品牌的多层夹心饼干,打开包装,一股人工香料味刺鼻而来……
一些名牌企业、领军企业只会与小企业比拼谁更会最大限度地使用添加剂、色素和香精,从而靠拼命压低成本而活命。这种做法即便是符合国标是安全的,这种企业的经营理念也是有问题的。因为他们没有真心对待他们的消费者,没有引领行业向着健康、向着讲求道德的方向竞争,他们是靠欺骗消费者的味觉和感官过活的。
现在,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能力和消费能力已经分出层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