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三演义》中曹操形象及文学思想》.docVIP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三演义》中曹操形象及文学思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浅析《三演义》中曹操形象及文学思想》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及文学思想 姓  名:  学  校:   学  号:  指导教师:  定稿日期: 目录 摘要………………………………………………………………第1页 关键词……………………………………………………………第1页 一、汉末三国最杰出的人物……………………………………第1页 二、曹操在政治上的卓越表现…………………………………第2页 三、曹操的性格特点……………………………………………第2页 四、曹操英雄至奸雄的转变……………………………………第3页 五、曹操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建树………………………………第3页 六、总结…………………………………………………………第4页 参考文献…………………………………………………………第4页 论析《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及文学思想 摘要: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众多人物中,历史贡献最大,同时又是历代评价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首推曹操。而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中,内涵最复杂,并一再引起争议的,也是曹操。曹操是一位兼具史学和文学双重属性的人物,也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人物之一。史书中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塑造的这一人物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短期形成的,更不是被凭空杜撰的。曹操形象随中国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史书关 于曹操事迹的记载基本尊重历史史实,大体相同,但由于各时代作者正统观念差别甚大,史家对曹操褒贬不一,对于史实记载侧重点各异,选材也完全服从其本身的历史观念和编撰思想,甚至遍采野史、笔记、小说和民间话本,进行歪曲演绎。西晋陈寿坚持正魏寇蜀论,《三国志》中的曹操唯才是举、足智多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基本符合历史事实。至裴松之,伪魏正蜀论逐渐兴起,裴松之遍采野史,《三国志注》中奸诈残忍、欺君犯上的曹操形象凸显。南宋朱熹提出融会纲常名教的正统论,以此思想为指导撰修《资治通鉴纲目》,其中的曹操成为被批判的典型篡贼,朱熹以此扶纲常、植名教,垂法万世。至元末明初《三国演义》,已经融会思想家、史家、民间伪魏正蜀论和拥刘反曹倾向,正史、野史、笔记、小说,兼收并蓄,熔于一炉,曹操成为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本文以曹操在不同时代的作品体裁及事迹为主线,汇聚了史书、笔记小说、平话、诗文、戏曲、小说中各个体裁中的曹操形象,探究了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流变过程。 关键词:曹操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形象 文学 历史事件 一、汉末三国最杰出的人物 历史上的曹操(155—220年),是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豪门,其父曹嵩官至太尉;年轻时便机警而有权术,被当时名气很大的人物评论家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镇压黄巾军中,他初露头角,历任骑都尉、济南相、典军校尉;在天下大乱时,他更是大显身手,由东郡太守升格为州牧,成为占据一州的诸侯(东汉全国共十三州)。建安元年(196年),他接受荀或建议,迎汉献帝至许都,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据主动,先后歼灭吕布、袁术、袁绍等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秋,他率军南下,不战而得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联军打败,统一全国的计划受阻。此后,他一面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一面强化对朝政的控制,为其子曹丕代汉奠定了基础。他精通兵法,是汉末最富谋略的军事统帅。他又是卓有成就的诗人,其诗气势称雄,慷慨悲壮。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象他那样的全才式的杰出人物,真是罕有其匹。对于汉末形势的发展和三国鼎立的形成,他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些方面,历来研究甚多;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历史人物曹操的历史功绩、历史地位,学术界大致已有共识,这里不作更多的论析。 然而,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曹操又是一个极端自私、残忍狡诈、反复无常的角色,性格十分复杂。对于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人们应当肯定其历史功绩,也有权批判其恶德劣行。 二、曹操在政治上的卓越表现 曹操的英雄风采,集中而突出地表现在“官渡之战”中。在这一情节单元里,他深谋远虑,指挥若定,充分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不愧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首先,在这场力量悬殊的决战中,他坚韧顽强,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心。两军初次交锋,曹军大败,他毫不介意;相持数月,粮草不继,他咬紧牙关坚持。当胜负之势未明之时,他的心里不可能没有紧张、忧虑,但他却一直不露声色,反而时时“大喜”,“欢笑”。联想到他在濮阳遭到火烧险些被俘(第十二回),在宛城遭到袭击几乎丧命(第十六回)时,那种败而不馁、殆而复振的气概,人们不能不惊异他罕见的顽强。这不服输、不丧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