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误解的唐高宗李治及其运多难的子女
PAGE
PAGE 1
被历史误解的唐高宗李治及其命运多难的子女
郑勋 杨麦娟
摘要:唐高宗李治一直被史学界认为“懦弱”和“无能”,本文通过对高宗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阐述,还原历史真实的高宗形象。通过对高宗的子女生平的介绍,揭示他们多难的命运。
关键词:误解 高宗 子女 多难
一、被历史误解的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 HYPERLINK /wiki/%E5%94%90%E6%9C%9D \o 唐朝 唐朝第三任皇帝, HYPERLINK /wiki/%E5%94%90%E5%A4%AA%E5%AE%97 \o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李治与唐太宗嫡长子 HYPERLINK /wiki/%E5%A4%AA%E5%AD%90 \o 太子 太子 HYPERLINK /wiki/%E6%9D%8E%E6%89%BF%E4%B9%BE \o 李承乾 李承乾、嫡次子魏王 HYPERLINK /wiki/%E6%9D%8E%E6%B3%B0 \o 李泰 李泰为 HYPERLINK /wiki/%E9%95%BF%E5%AD%99%E7%9A%87%E5%90%8E \o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所生同母兄弟。 HYPERLINK /wiki/%E8%B2%9E%E8%A7%80_(%E5%94%90%E6%9C%9D) \o 贞观 (唐朝) 贞观五年( HYPERLINK /wiki/631%E5%B9%B4 \o 631年 631),李治被封为 HYPERLINK /wiki/%E6%99%8B%E7%8E%8B \o 晋王 晋王。贞观十六年( HYPERLINK /wiki/642%E5%B9%B4 \o 642年 642),李承乾被废,李泰也因罪被黜,贞观十七年( HYPERLINK /wiki/643%E5%B9%B4 \o 643年 643)李治被立为 HYPERLINK /wiki/%E5%A4%AA%E5%AD%90 \o 太子 太子,贞观二十三年( HYPERLINK /wiki/649%E5%B9%B4 \o 649年 649)七月即位,时年22岁。高宗在位三十四年, HYPERLINK /wiki/%E5%BC%98%E9%81%93 \o 弘道 弘道元年( HYPERLINK /wiki/683%E5%B9%B4 \o 683年 683),高宗逝世,葬于 HYPERLINK /wiki/%E4%B9%BE%E9%99%B5 \o 乾陵 乾陵, HYPERLINK /wiki/%E8%B0%A5%E5%8F%B7 \o 谥号 谥号天皇大帝。
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碌碌无为,但事实上他的文治武功并不输与任何一位唐代帝王,甚至可以和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媲美。
李治本人慈祥、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1] HYPERLINK /wiki/%E5%94%90%E9%AB%98%E5%AE%97 \l cite_note-3#cite_note-3 ,不信 HYPERLINK /wiki/%E6%96%B9%E5%A3%AB \o 方士 方士长生之术[2],不喜游猎[3],性格中有软弱的一面,与四兄 HYPERLINK /wiki/%E6%9D%8E%E6%B3%B0 \o 李泰 李泰争太子位时,也曾流泪哭泣。
李治在位长达34年,身体却一直不好。高宗 “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4]唐刘肃《大唐新语·谀佞》载亦,“高宗末年,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 [5]。 史称,太宗去世,他哀毁过礼,即落下疾病。
由于高宗体弱多病,在他执政后李唐政权被武则天的武周政权所替代,所以一直以来声誉遭到史学家的贬低,以致给后人留下懦弱的印象。
其实高宗执政前期贡献颇多。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岌岌可危。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刺激了社会生产力,使被破坏的生产关系得以恢复,农业经济得以发展。灭西突厥、将倭国势力逐出百济,征灭高句丽,帮助新罗统一朝鲜半岛。这一时期大唐帝国政治清明、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家太平,被史家称为“永徽之治”。
他还有知人之明,身边诸多贤臣如 HYPERLINK /w/index.php?title=%E8%BE%9B%E8%8C%82%E5%B0%86action=editredlink=1 \o 辛茂将 辛茂将、 HYPERLINK /wiki/%E5%8D%A2%E6%89%BF%E5%BA%86 \o 卢承庆 卢承庆、 HYPERLINK /wiki/%E8%A8%B1%E5%9C%89%E5%B8%AB \o 许圉师 许圉师、 HYPERLINK /wiki/%E6%9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