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单元1清代的文教政策及教育制度教案.docxVIP

学习单元1清代的文教政策及教育制度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 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教育学习单元1: 清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 导学学习目标:了解清代文教政策的主要特点,深入领会其文教政策压制与笼络兼施的精神,了解清代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诂经精舍与学海堂的特点及历史意义。学习建议:学生可结合清代的历史背景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与明代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相互比较,思考清代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诂经精舍与学海堂难点:清代文教政策的特点、官学系统的内容II单元精讲老师录制单元精讲,时间在10分钟之内。III. 学习材料一、文教政策清王朝在全国实行军事统治民族压迫政策,同时联合汉族地主阶级,笼络士大夫阶级和一般知识分子,为其统治服务。清代的文教政策是其政治制度和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体现了压制与笼络兼施的精神。(一)尊孔读经清朝统治者采用尊孔读经的政策来笼络汉族地主阶级。早在入关前,多尔衮就曾“遣官祭先师孔子“;入京后,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王朝就下令袭封孔子第六十五代孙孔允植为”衍圣公“;顺治二年(1645年)为孔子加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封号;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御书”万世师表“匾额,悬于孔庙大成殿。1684年康熙亲到曲阜,向孔子献祭,乾隆帝也先后九次到曲阜朝拜。尊孔同时,大力提倡读经,顺治元年七月下令”褒扬节孝“,鼓吹读经,把”六经“说成是”帝人修身治人之道“,”天德王道备载于书,其万世不易之理也。“还规定皇上要”择满汉词臣,朝夕进讲“六经,大小各官”亦需留心学问“,”致君经术为本“。清朝统治者大力尊孔读经,得到了汉族大地主、官僚、文人的拥护,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满汉间的民族矛盾,极大地加强了清王朝在思想上的统治。趣味拓展“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的来源封建帝王时代,孔子被历朝历代的帝王奉为神圣,他们均把孔子当作维护自己封建王朝统治的政治工具。汉武帝最先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地位不断提高。西汉起,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而后唐玄宗李隆基加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后宋真宗封为“至圣文宣王”;元朝武宗年间(?1307年8月17日)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嘉靖皇帝封为“至圣先师”;最后清朝顺治皇帝集历朝之大成,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二)笼络、利用汉族文人清王朝笼络知识分子,以控制、利用其在思想舆论方面的作用。顺治初年,有荐举“山林隐逸“的命令;康熙时”用儒术以笼汉族“,凡为仕均通过科举之途,召试”博学鸿词科“,京官和各省衙门”举荐“。拓展阅读康熙 博学鸿儒科考试博学鸿儒科是清朝制科取士方式之一。清承唐宋旧制,于正常科举考试之外,增设制科取士。有博学鸿儒、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等名目。博学鸿儒,又称博学鸿词,亦简作词科或鸿博。鸿始为宏,因避清高宗弘历名讳,改作鸿。康熙十八年(1679)、乾隆元年(1736)曾两度举行。无论就得人之盛,还是对一时政局的影响而言,应首推康熙词科。对于来京的名士,康熙下令户部每月发放太仓大米,将其供养起来,度过天寒日短的冬天,等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初一,正是北京阳春三月的和暖季节,清代第一次,也是最为盛大的一次博学鸿儒科考试,在太和殿和体仁阁隆重举行,与试一百四十三人(一说一百五十四人),取五十人。太和殿体仁阁(三)提倡理学和编纂书籍清王朝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并将其作为官方统治思想,清代的学校教育、科举考试内容均以程朱理学为主。清初各帝如康熙、乾隆通过编书来巩固政权,将过去和当时具有爱国精神及反对封建统治或批评封建伦常的书籍加以销毁禁止。(四)严禁结社会盟,大兴文字狱清初统治者为了钳制舆论,对宋明以来士大夫会盟结社的风气,严加禁止,大兴文字狱,来压制汉族官僚、地主、知识分子。拓展阅读文字狱,是反动统治者为了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故意从作品中寻摘字句,罗织罪名而构成的冤狱。庄廷龙文字狱案发生在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是康熙朝首例文字狱案。浙江吴兴县巨富庄廷龙以重金购得原明朝相国朱国桢所著《明史》,据为己有,并请人刊刻。其中称努尔哈赤为建州都督,没有写清帝年号,而写南明年号,多有指斥满清之语。案发后,刑部遣侍郎审理此案。但此时庄廷龙已死,朝廷仍下令开棺戮尸,并株连七十余人,包括庄廷龙之弟及为此书作序者,刻者,读者,藏书者等。雍正帝是一个残暴成性、猜忌心又很重的人。在他的统治下,文字狱更多也更严重。例如,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题“维民所止”,被告发“维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将查嗣庭入狱。结果 是查连惊带吓死于狱中,其尸被戮,查的亲属或处斩或凌迟,或流放。再如,有个叫徐骏的官员,仅仅因为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一句,便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落得个身首异处。乾隆即位后,文网更加严密,文字狱更加频繁。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