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作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翼作家

左翼代表作家 左翼代表作家 丁玲 萧红 张天翼 一、丁玲 1、生平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出生于湖南临澧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 1911至1921年在常德、长沙、桃源等地完成中小学教育。1922年与挚友王剑虹同赴上海,先后在共产党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上海大学学习。1924年春,离上海赴北平,求学不成,在孤寂清苦的生活中结识了胡也频、沈从文,次年与胡也频结为伉俪。1927年开始小说创作, 1928年春返上海,继续写作并发表《暑假中》、《阿毛姑娘》等反映青年女性的作品。1929年与胡也频、沈从文合办“红黑书店”,出版《红黑》杂志,冬天完成的长篇小说《韦护》,与1930年完成的中篇《一九三零年春在上海》同属“革命加恋爱”小说。1931年胡也频不幸被捕遇害,对丁玲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3年被国民党特务绑架后关押南京直到1936年9月,出狱后遂奔赴陕北。 毛泽东《临江仙》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支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日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丁玲的文学创作 女性小说时期:《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在黑暗中》、《自杀日记》、《阿毛姑娘》等。 左翼文学“革命+恋爱”时期:《韦护》、《一九三0年春上海》等。 延安文学时期:《我在霞村的时候》、《夜》、《在医院中》等, 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莎菲女士的日记》(1928) 作品以莎菲与苇弟和凌吉士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细腻地描绘了莎菲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从女性独特的视角,以细腻的感情、大胆的笔触表现了现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刻划了莎菲幻灭、彷徨的心态和悲剧命运,表现了五四运动后知识青年的苦闷与追求。 莎菲的爱情观 所代表的女性姿态是最现代的,表现出现代女性对灵肉统一的爱情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如果不懂得我,我要那些爱,那些体贴做什么?”“唉,可怜的男子!……你以为我所希望的是家庭吗?我所喜欢的是金钱吗?我所骄傲的是地位吗?” “我是给自己糟蹋了,凡是一个人的仇敌就是自己。” 丁玲的女性小说是丁玲的文学创作中最具魅力的作品 1927年,当丁玲在落寞悲郁中开始小说创作时,一开始就显示出关注女性命运的特色,她以女性的视角、笔触去发掘那些艰难地行走在解放之旅的女性内心最隐秘、最富激情的内涵: 《阿毛姑娘》 《我在霞村的时候》 二、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1928年,萧红在家乡读完小学,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 1930年冬,因不满封建家庭包办的婚姻出走。1932年结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夫妇。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二人取道青岛,南去上海,在青岛完成中篇小说《生死场》,1935年由鲁迅作序作为“奴隶从书”出版。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与萧军去武汉,参与胡风等创办的《七月》半月刊。后与端木蕻良结合,流寓武汉、重庆, 1940年南下香港,1942年1月22日,在战火纷飞中,因病寂寞地离开了人间。 《生死场》 人物: 二里半、麻面婆、罗圈腿、 赵三、王婆、平儿、 福发、成业、金枝、金枝娘、李青山、李二婶、月英 中篇小说《生死场》 作品描写东北沦陷前哈尔滨附近的农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可谓是一片充满着原始冲动和野蛮咬啮的生死场所。而国土沦陷之后,巨大的民族灾难使他们浑浑噩噩的生活告一段落。 《生死场》中生与死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民族兴亡上,而且还体现在女性的身体体验上,特别是与农村妇女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体验——生育以及由疾病、虐待和自残导致的死亡。 对萧红《生死场》的评价 鲁迅评价说:“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胡风则惊异于作品中的力之美,“这是钢戟向晴空一挥似的笔触,发着颤响,飘着光带,在女性作家里面不能不说是创见了。” 诗化小说 的形式 萧红曾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可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几乎从一开始,萧红就突破了小说环境、情节、人物的常规模式,以不拘格套的才气创造了她自己独特的文体:诗化小说。 《呼兰河传》,以及同年创作的中篇《小城三月》,最突出地体现了萧红小说诗化的艺术风格。 作者还善于风俗画和自然风光的描摹写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宛如在读者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