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幸福的社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幸福的人、幸福的社会

幸福的人,幸福的社会幸福的人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乃是幸福生活的目的。”幸福,首先来自于心态。法国哲学家阿兰指出,“一连串情绪活动就造成不幸”。幸福感,其实是一种心理感悟。幸福社会强调、关注个人整体的心理感受。1980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爱德华·迪纳设计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只有5个简单的问题,就被广泛运用并在实践中经受检验。这五个问题是:我对生活感到满意;我的生活条件非常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我的生活接近我想过的生活;迄今为止我已经得到我生活中想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如果生活可以重新来过,我几乎什么都不想改变。通过给每道题打分(1-7分),可以测得幸福程度。如果得分在26分以上,说明非常幸福;如果得分在15分以下则说明生活不满意、不幸福。 “幸福社会”与“美好社会”不同,前者更注重内里本质,注重公民的内心感受,后者关注的是外在形象。内心感受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其对政府的必然要求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因此,建设幸福社会必须关注大众心理,避免社会情绪化。社会情绪化会妨碍和谐,带来社会的不满加剧,甚至导致社会动荡与群体的不幸。日本福岛核电站引发的中国购盐恐慌,足以让人们深刻反思保持社会理性心态的可贵。   幸福,其次来自于比较。这种比较既有自身的下意识的纵向比较,同时也有与他人的指向明确的横向比较。建设幸福社会,必须科学引导公民去进行理性的比较,既要与外国社会(外部)比,也要与本国社会(内部)比;既要比经济发展,也要比社会稳定;既要比名义收入,也要比内在实惠。正确比较,致富思源,不至于“端起碗来吃肉,丢下筷子骂娘”。   幸福,第三来自于排遣。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活气象万千,不爽与郁闷、憋屈与屈辱、丧气与沮丧、愤懑与愤怒……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碰到。幸福,必须畅通排遣与宣泄的渠道。建设幸福社会,应当创造机会,允许并鼓励公民自由表达情感,摒弃“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历史糟粕。   幸福的社会   “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幸福社会离不开幸福个人。离开个体的幸福奢谈群体的幸福,不是无知就是伪善,甚或是一种狡黠。幸福的社会,是一个公民社会,重心在公民。当然,幸福社会一俟形成,即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幸福社会的第一特性是丰裕性。“幸福是多方面的,不过一个合适的起点是衡量物质幸福,即生活水平。”基本的生活保障当然是获得幸福感的底线。民以食为天,幸福社会首先要解决好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建立覆盖全体居民、向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倾斜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体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认为,生活满意度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几乎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生活无虞,解决了温饱,迈入了小康。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丰裕的贫困”与“过度的丰裕”这两大突出问题。前者即时冲击人类幸福,后者长远威胁人类幸福。一个稳定的社会,应该是中产阶级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而不能是少数富人雄踞顶端的洋葱型社会。因为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举世的通则。在著名社会学家孙立平看来,对社会幸福感而言,既来自民生改善的真实感念,更来自公平正义的心理平衡;“驾驭资本”与“控制权力”一样,对当代中国构建幸福社会都是十分要紧的事情。“可续性对确定未来的世代能否至少保持当前幸福水平这一问题构成挑战”。对个人而言,纵欲和及时行乐是一种伪幸福,诚如西方圣哲所言: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对社会而言,同样如此。追求“过度的丰裕”无非是使人沦为物的奴隶,产生人本的异化。这就是心理学所揭示的“物质饱厌现象”。物质主义是快乐的鸦片,要想获得更幸福的生活,必须从物欲的泥沼中走出来。追求精神的快乐,能获得更恒久、更稳定的幸福感。中国要构建幸福社会,必须找到一种发展的新方式、消费的新模式。   幸福社会的第二特性是安定性。政府要能够保境安民,除暴安良。既不能有外患,也不能有内忧;既不能有强掳明火执仗的烧杀抢掠,也不能有“世界警察”、“民主”蛊惑下的街头暴动。安定性,应该说是幸福社会的首要特性。社会和谐,民众幸福。安居而乐业,乐时世。幸福感的第一要义是安全感。只有社会稳定,公民才有安全感,进而也才有幸福感。无论世易时移,历览治乱兴衰,稳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民生福祉的源泉。“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家和万事兴”,“和睦人家幸福长”,国亦然也。稳定是福,动乱是祸。动乱,把国家引入歧途、给人民酿就悲剧。稳定犹如空气,平时不在意、不上心,但却不能有稍稍的稀薄、须臾的稀释。身在福中,我们应该“惜福”,珍惜和谐稳定的局面;更需要“造福”,力倡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享福”。当然,我们在营造安定、维护安定、巩固安定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绝对稳定与相对稳定的关系,矛盾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