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勘察工作方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质测量方法 地质测量是根据地质观察研究,将区域或矿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地反映到相应的平面图或剖面图上。具有下列特点: 1、地质测量法是一种通过直接观察获取地质现象的方法,因此,具有直观性和可信性; 2、地质测量成果是合理选择应用其他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也是其他技术方法成果推断的基础,因此,是最基础的方法; 3、从矿产勘察技术方法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看,地质测量方法既是研究成矿地质条件也是研究成矿标志,而其他方法侧重成矿标志和矿化信息; 4、地质测量往往可以直接发现矿产地,因此它具有直接找矿的特点。 构造置换是岩石的一种构造在经过递进变形过程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最常见的是面状构造的置换。 不仅可将原有的平行层理构造转换到与褶皱轴面或韧性剪切带相平行的位置;而且可将原来块状的岩石经变形分解作用成为具有新生面理的层状岩石。 对构造置换作用的认识在变质岩区构造研究的重要性。面理的意义。 大理岩中片理对层理的置换,中条山 面理置换的识别 1)标志层的分布 2)透镜体的分布 3)无根勾状褶皱 4)转折端的层理与面理 1)层理(S0)发生相似褶皱,小褶皱的包络面代表层理的总方位 2)褶皱的不对称性加强,陡翼变薄,弱岩层轴面劈理化,新生面理(S1)局部置换原生面理。 3)变薄的褶皱翼的硬岩层明显香肠化。新生面理逐渐透入整个褶皱岩层。寄生褶皱向片内无根褶皱过渡。原生岩层已丧失连续完整性 4)片内褶皱被进一步压扁,或成平行片理的压扁透镜体。 S0完全被S1所置换。强岩层的残余透镜体与基质的岩性界面(假S0 )与新生面理S1平行。 纵向和横向构造置换的比较 (三)在地质填图中对面理的观察和记录 (三)在地质填图中对线理的观察和记录 1型 横跨褶皱 两期褶皱的轴面和褶轴成大角度相交,形成穹隆和盆地相间的构造 2型 早期褶皱为斜卧或平卧褶皱,晚期褶皱为近直立的褶皱,两期褶轴以大角度相交,地质图上成新月形或蘑菇形 3 型 共轴褶皱 两期褶皱的轴互相平行,早期褶皱的轴面被再褶皱 地质图上褶皱表示方法 四、节理野外观察 (一)观察点选定 1、露头良好,露头面积大于10m2,便于大量测量。 2、构造特征清楚,岩层产状稳定。 3、节理比较发育,组系及其相互关系比较明确。 4、观察点应在重要构造部位,并且在不同的构造层、不同的岩系和不同的岩性中 (二)观察内容 1、地质背景的观察:包括构造层、地层及产状 褶皱及断层部位等 2、节理分类和组系划分 3、对节理进行分期、配套 4、节理发育程度观察 5、节理的延伸 6、节理组合形式观察 7、节理面观察 8、节理的含矿性和充填物的观察 (三)节理的测量和记录 将硬卡片插入节理内测量卡片面的产状 新生代印度--亚洲碰撞体系的断裂构造与地貌特征 ( Avouac Tapponnier, 1993;Tapponnier et al., 2001; Fu et al., 2003)) 五、断裂构造研究与野外观察 盆岭构造 地堑、地垒 箕状构造 阶梯状正断层 伸展构造 裂谷 剥离断层 变质核杂岩 拆沉构造 地幔柱的结构 地幔柱由两部分组成:巨大的蘑菇状的头和细长的热柱尾 Griffiths Campbell (1990) 苦橄岩和科马提岩 玄武岩 ITS STD MBT MCT MFT Tibetan plateau TH GH sH LH Gangetic Plain Himalayan Orogen Heim and Gansser’s (1938) Tranverse along The Kati and Alaknanda Rivers 逆冲推覆构造 台阶式-断坪、断坡 双重构造 叠瓦构造 反冲构造、构造三角带、冲起构造 走滑构造 里德尔剪切破裂构造 平面—拉分盆地 剖面—花状构造 断裂构造研究与野外观察 断裂带劈理 断裂带构造透镜体 断裂构造牵引褶皱 断裂带内断层泥 西藏断层三角面 断层面运动矢量的侧伏角确定方法 实质上,斜向断裂在自然界更为普遍。 长期以来,关于断裂的研究,一直比较重视正向运动(挤压、拉伸),和平移运动,而忽视了斜向运动。 侧伏角 如果断裂面运动矢量与断层面走向线之间斜交(?代表断层面运动矢量与断层面走向夹角,即侧伏角),根据侧伏角大小将断层运动学命名进一步分为如下: 1)0??10?(图1区)——断层运动主要沿断层走向方向运动的,命名为平移断层(大规模称之为走滑断层; 2)10??45?(图2区)——沿断层走向方向运动为主的,但兼有正向运动,命名为正(逆)—平移断层; 3)45??80?(3区)——沿断层倾向方向运动为主的,但兼有走滑运动,命名为平移—逆(正)断层; 4)80??90? (图3区)——逆(正)断层 1、断层面上擦痕的野外系统统计 2

文档评论(0)

3030080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