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视冠心病患者合并dm的诊断 ppt课件
重视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 的诊治 农垦牡丹江分局中心医院内科 朱 国 芳 冠心病与糖尿病之间的 关系? 冠心病合并高血糖的流行病学研究 欧洲心脏调查(糖尿病与心脏) -.研究纳入25个国家,110家医疗中心,共4961例 冠心病患者。 -.其中2107例是由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急诊入院后 接受调查,2854例病情稳定而择期接受调查。 -.除已知糖尿病患者(n=1524)外,其余均采用 空腹血糖(FPG)检测。 研究结果: -.高达“2/3”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包括糖 调节受损IGT或糖尿病); -.如果单一检测空腹血糖(FPG),会漏诊 “2/3”的高血糖人群。 欧洲心脏调查分别采用FPG 6.1mmol/L和5.6mmol/L作为FPG的诊断切点,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 采用FPG水平6.1mmol/L作为诊断切点,则漏诊64%的高血糖,如果采用FPG5.6mmol/L作为诊断切点,还漏诊48%的高血糖。 - 这表明,即使对FPG诊断切点作出调整,仍需做OGTT),以提高诊断高血糖的效率。 NAVIGATOR研究: 对43509例心血管高危人群进行OGTT,结果合并高血糖(IGT和糖尿病)的人群约占调查总人数的“2/3” (62.5%)。 瑞典ACE研究 ※瑞典Lars Rydén教授介绍ACE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耐量研究(GAMI)显示,有三分之二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曾在被漏诊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的情况下出院,因为有相同比例的患者在3个月后经OGTT检测被诊断为糖代谢异常,而在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对照组中只有三分之一被诊断糖代谢异常。 结果提示,AMI患者的糖代谢异常不是急性冠脉事件时的应激反应。 GAMI(平均随访34个月)和欧洲心脏调查(随访1年)的长期跟踪随访结果表明,新诊断的糖代谢异常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增加密切相关。 而另一项研究中,伴有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患致死性再梗的发生危险增高。 ESC和EASD联合发布的欧洲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最新指南建议,对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均应实施OGTT检测。 国内于2005年6月1日至9月30日,由胡大一、方圻、潘长玉等教授牵头的中国心脏调查; 选取北京、上海等7城市,5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心内科所有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包括慢性稳定型心绞痛、陈旧性以肌梗死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包括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连续入选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例3513例; 未确诊为DM者均需进行OGTT,以判断糖代谢状况。 结果: —.冠心病住院患者中DM患病率为52.9%,IGT患病 率为24.0%,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6.9%。 若不进行OGTT,仅以空腹血糖检测(以空腹血 糖5.6mmol/L为切点,将有80.5%DM患者和87% 的IGT被漏诊)。※ 结论: -.单纯空腹血糖检测,将漏诊多数高血糖个体; 二.冠心病患者是DM的高危人群,应该常规接受 OGTT检测。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糖尿病=冠心病! 1999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芬兰East-West研究,表明在为期7年的随访时间里,未发生心肌梗死确诊为DM患者的预后与心肌梗死而无DM的患者相当。 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Ⅲ中将DM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 DM与心血管疾病是 同一病理过程中在不同组织的表现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时间早、程度重和预后差,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有相当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糖调节受损。 ※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同一个病理基础上平行发展的两种疾病,糖调节受损的出现意味着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作用增强。 它们的共同基础是慢性、亚临床性炎症,以及炎症导致的胰岛素抵抗。 炎症是 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 共同基础 炎症与2型糖尿病 炎症和2型糖尿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国际上多个研究得出类似结果:炎症标志物的升高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 现有证据表明,炎症可能通过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凋亡而导致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素维持正常血糖的能力下降,主要发生在肝、骨骼肌和脂肪组织 ; 绝大多数肥胖或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是靶细胞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通路的缺陷; 许多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NF-γ)等,通过血液或/和旁分泌的作用干扰胰岛素的信号传导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炎症因子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关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