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一 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课件
实验目的、原理 、器材与试剂 实验目的:掌握静脉采血的操作步骤,确保静脉穿刺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实验原理:将注射器针头刺入浅静脉后,利用向后抽拉针栓所形成的负压吸取所需要的血量。 试验器材:一次性注射器、压脉带(止血带)、垫枕、试管、消毒棉签等 试剂:30g/L碘酊、75%乙醇、抗凝剂 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 一、实验前准备 (1)应向患者耐心解释,以消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取洁净干燥的试管一支;根据检查项目选择相应试管,标记好患者的姓名及编号等。(2)检查注射器:检查注射器的外包装上的日期。如无异常,再打开注射器内部检查质量,左手持针头下座,右手持针筒,将针头与针管连接牢固,并使针头斜面对准针头刻度,抽拉针栓检查有无阻塞或漏气,最后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备用。 操作程序 二、选择静脉 前臂水平伸直放在实验台上,掌心向上,并在肘下放一枕垫。卧床受检者:前臂伸展,暴露穿刺部位。采血位置:肘前静脉,因其粗大、容易辨认。 三、消毒皮肤 30g/L碘酊棉签在静脉穿刺处消毒,待碘酊挥发后,再用75%乙醇棉签拭去碘酊,待干。方法:在穿刺处从内向外 操作程序 四、扎压脉带 在采血部位上端约6cm处,将压脉带绕手臂一圈打一活结,压脉带末端向上。嘱咐反复患者紧握和放松拳头数次,使静脉充盈暴露,便于穿刺。压脉带应能减缓远端静脉血液回流,但又不能太紧而压迫动脉血流。 操作程序 五、穿刺皮肤 用左手食指,触摸进针部位的静脉选择进针部位。取下针头无菌冒,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针筒,食指固定针头下座。保持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沿静脉走向使针头与皮肤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肤,然后成5°角向前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见回血后,将针头沿着静脉走向推入10~15mm,以免采血时针头滑出,但是切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肿,同时立即去掉压脉带。 操作程序 六、抽血与止血 左手固定注射器,缓缓向后抽拉针栓,见少量回血后,松开压脉带。然后,向后拉针栓到达采血量刻度。一次性真空采血装置,针头进入血管后会见少量回血,将真空采血管插入试管托内采血针中,因试管内负压作用,血液自动流入试管,到达采血量刻度后拔出试管即可。嘱患者松拳,用消毒棉签压住进针部位,迅速向后拔出针头。继续紧按住消毒棉签3min。 操作程序 七、放血与混匀 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到达标记处。含抗凝剂试管需迅速轻轻颠倒混匀几次。 八、采血完毕 应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和编号,将用过的器材放在固定的回收箱内,决不能随意丢弃,污染环境。 注意事项 采血前准备 采血前应向患者适当解释,以消除不必要的凝虑和恐惧心理。如遇个别患者进针时或采血后发生眩晕,应立即拔出针头让其平卧休息片刻,一般可恢复。必要时可给患者嗅吸芳香酊、针刺(或拇指按掐)人中和合谷等穴位。若因低血糖诱发眩晕,可立即静注葡萄糖或嘱患者服糖水即可。如有其它情况,应立即找医师共同处理。 注意事项 准备试管 不同检查项目可根据试验需要选择不同的抗凝剂及与血液的稀释比例,如血细胞计数及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等参数测定时应选择适当的抗凝剂,不要用肝素抗凝剂,因为肝素抗凝会影响RBC和PLT的计数结果。 注意事项 体位 体位可以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 ,从而使被测血液成分浓度发生变化,因此一般采用坐位或卧位。 检查注射器 静脉采血前要仔细检查针头是否安装牢固,针筒内是否有空气和水分。所用针头应锐利、光滑、通气,针筒不漏气。抽血时针栓只能向外抽,不能向静脉内推,以免空气进入体内形成空气栓塞,造成严重后果 注意事项 选择静脉 如果肥胖患者的静脉暴露不明显,可以左手示指经碘酊、乙醇消毒后,在采血部位触摸,发现静脉走向后凭手感方向与深度试探性穿刺。 扎压脉带 采静脉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绑扎不能过紧,以避免淤血和血液浓缩,最好不超过1min,否则会影响某些试验结果,如造成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增高。 注意事项 抽血 血液加入抗凝试管中应与抗凝剂充分混匀达到抗凝目的;无需抗凝时则将血液直接注入试管中。要防止血液标本溶血,因为溶血后标本不仅红细胞和血细胞比容减低,还会使血清(浆)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造成溶血的原因有: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压脉带捆扎时间太久,淤血时间长;穿刺过程中损伤组织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时产生大量气泡;抗凝血用力振荡;离心时速度过快等。 注意事项 止血 不能弯曲手臂,以免形成血肿。 放血 将取下注射器针头,然后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试管中,需要抗凝时应与抗凝剂轻轻颠倒混匀,切忌用力振荡试管。否则会导致溶血。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