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七3《苏联社会义改革与挫折》课件.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七3《苏联社会义改革与挫折》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七3《苏联社会义改革与挫折》课件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点: 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难点: 苏联的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 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1、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农业的相对落后; (3)工业领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4)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5)斯大林的逝世。 3、结果: (二)苏联盛极而衰—— 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2006年12月19日,《环球时报》以《勃列日涅夫让苏联盛极而衰》为题,对其进行了全面评解,文章说,民意调查显示,39%的民众对这位曾经执掌苏联大权18年的苏共总书记表示欣赏、有好感或尊重,------而在很多历史学家眼中,这位执掌苏联大权18年之久、坚持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苏共总书记是苏联最终走向瓦解的罪魁祸首。那么,历史上的勃列日涅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历史定位 当政前期,通过一系列政策和理论调整,纠正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一些错误和偏差,使得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全苏联出现一个比较好的形势。 当政后期,把稳定看成了目的,把维持现状当作实现稳定的手段,使苏维埃国家由稳定逐步转向停滞,整个社会缺乏活力,处于一片保守、僵化的状态中 。 (三)莫斯科落日——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分析 (2)改革进程: A.1985—1988年,经济改革,实施“加速战略”,失败; B.1988年后,政治改革,苏共解散,苏联解体。 (3)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即全盘西方化,这是改革失败的思想根源,也是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 思考: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客观:体制僵化,矛盾深化,阻力很大。 主观: 思考:苏联的改革和失败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怎样的启示: 回顾资本主义 展望社会主义 1、资本主义制度从它产生到基本成熟,即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经过了大约300年的时间。 2、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看,一种新型社会形态在其诞生初期,从总体上说,还不会很快超越旧社会形态。这是因为:第一,新社会形态大多都是在旧社会形态的薄弱环节突破生成的,先天就有不足; 第二,新社会形态取代旧社会形态并确立自己的社会基础,客观上也确实需要一段较长的艰难奋斗过程。例如,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到1688年“光荣革命”这段时期,英国就一直处在新旧社会转型的纷扰动乱之中,那时的社会情形还不如伊丽莎白一世开明统治时期;即使是“光荣革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英国总体上也还是不能与当时中国的康熙盛世相媲美,只是到18世纪末,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英国的生产和交通,才使英国资产阶级全面超越了满清八旗子弟。 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结论: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改革、发展、完善;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必然能够战胜资本主义。 总结教训-----分组讨论 1组: 从社会主义运动史角度 2组: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 3组: 从执政党的建设角度 4组: 从体制改革角度 5组: 从改革策略角度 6组: 从发展战略 一、社会主义运动史角度: 1、社会主义是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先进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从苏联工业化中可以看出),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刚刚诞生,还不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要防止认识、体制方面僵化。 2、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模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是否切合各国实际,根据在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3、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规律来看,社会主义最终必须要取代资本主义,但这个过程肯定是漫长复杂、曲折艰难的。既要有坚定的信念,更要有科学的态度。既要防止急于求成的“左”倾冒进、又要防止右倾动摇。 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角度来看: 1、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决克服教条主义的照搬照抄和死守教务不思进取,教务主义害死了苏联、教条主义害苦了中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以执政党的建设角度思考: 1、真正树立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证明对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革命、改革,人民群众是坚持支持的;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改革成功的主要依靠力量,要尊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小岗) 2、要改革干部制度,密切干群关系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