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财政与咸丰朝通货膨胀8.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财政与咸丰朝通货膨胀8

晚清财政与咸丰朝通货膨胀(《张国辉集》选) 晚清财政与咸丰朝通货膨胀 作者:张国辉 (中国经济史论坛于2004-4-25 12:19:26发布)  阅读328次 【内容提要】清朝财政到嘉、道年间已因多年来收支失衡,形致拮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战费支出浩大;战败后,英国侵略者借机敲榨巨额赔款,加重了清政府财政困难。1851年太平军起义,14年间,内战蔓延18个省区,大半个中国早已无法征收各种赋税,而内战战费、军饷等支出,频年浩增。到1853年4月,正当内战进入激烈阶段之时,户部无力筹集军饷,政府财政陷入严重危机。清政府决定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咸丰令户部发行官票、宝钞,嗣又令户、工两部鼓铸铜、铁大钱,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后果。从而物价猛涨,商品市场物资严重缺乏。铜、铁大钱和官票、宝钞在流通中遭人民强烈抵制;人民生计异常困难,社会秩序剧烈动荡。延至1862年底,迫于形势,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收票钞。 【关 键 词】财政/通货膨胀/官票/宝钞 【 正 文】   清王朝统治到嘉庆道光之际,已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战后10年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使清政府在应付内外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战费,对外战争失败后又支付了巨额赔款,这些均成了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       一、鸦片战争与晚清政府的财政、货币状况   鸦片战争前夜,清政府中央财政收支的总状况已经表现为岁入渐见减缩,岁出频年见增,左藏渐见短绌的景象。   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向以地丁、钱漕、盐课、关税和其他杂税为其主要构成,其中以地丁(注:清政府实行的农业税是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通称地丁,亦称摊丁入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收入占最重要地位。在一般情况下,地丁约占财政总收入的3/4,盐课、关税及其他杂税约占总收入的1/4。据曾任通政使司副使的王庆云称,道光时期,每年财政收入的定额规定为:  名  称  金额(两)  占总收入百分比(%)  地丁杂税      73.82  盐  课   7475879      16.55  关  税   4352208      9.63  总  计     100   资料来源:王庆云:《石渠余记》卷3,光绪十四年刊印, 直省岁入总数表。   就上述财政收入定额而言,地丁固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在道光朝之前,每年地丁所入已经是征不足额。到了道光朝,又由于西北回疆地区镇压少数民族的战争,黄河、运河频年决口,以及各省不时发生的重大灾情等原因,使地丁收入数额屡屡减少。预计18省额征田粮应为2500余万两,可是在1847年,据清军机处档案记载,征收额仅在2000万两,两年以后,又减收为1900余万两(注:据清军机处档案,转见汤象龙《中国近代财政经济史论文选》,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65页附注8。);而云、贵、川、广、闽、甘等7省的地丁收入,已难以满足本省军事支出的需要。与此同时,盐课、关税亦因灾情困扰相应减少。所以,各省财政对中央欠解,便成了道光朝以来财政收入上的突出问题。对此,户部在其奏章中说:1843年以前,统计全国各省积欠地丁等项共银5934800两,从1843年至1847年上半年, 各省续欠地丁银2064800两,到1847年底,又续欠地丁银1065300 两, 总共欠银9084900两;截至1848年底,各省陆续完报并豁免的地丁等银共280万两,仍欠770万两之多。户部在详细陈述之后, 归纳指出: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已是旧欠既已延宕,新欠又复踵增。(注:据道光二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1847年10月6日)、二十九年三月十五日(1849年4 月7日)《管理户部事务潘世恩等奏》,转见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以下简称《财政与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8-39页。)清中央财政拮据的景象已经无法掩饰了。如果进而联系1838-1849年(道光十八年到二十九年)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及其结余的统计进行考察,人们便能更加具体地理解晚清政府财政确已面临严重的挑战。   晚清各直省实征地丁、盐课、关税、杂税等项岁入岁出表     1838-1849年(道光十八年到二十九年)单位:银两                         年份   岁  入    岁  出    收支两抵  1838 659 386  5063350.273  1839 41  447  5519781.963  1840 796 109  3230067.687  1841  385974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