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汕元宵节传统习俗
潮汕元宵节传统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潮汕人叫这天为小过年。昔时,大户人家过年时要备办大量祀品祭祖拜神,帮手的需求大增,家庭贫寒的人忙着去帮佣到正月十五才休息,所以也有说“十五”是“硗仔人个过年”。当晚俗称“十五夜”。潮汕人的民俗十分有趣,且各县市有各种不同的活动,不知道你所在的乡里有没有一下这些习俗呢?
1、吊喜灯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2、赏灯
元宵夜是月圆夜,如果天晴月明,潮人的花灯与圆月相印成趣,赏心悦目。镇、县、市有搭灯棚做花灯展,乡村神庙和宗祠挂起大灯笼、大花灯,小孩子提着买来或者自制的小灯笼,成群穿街过巷“营灯”,饶有喜庆。自农历十一日起,叫“起灯”,当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要到乡里宗祠挂花灯,被视为新生男孩的入族议式,并每晚抱着孩子去祠堂点灯,接受乡人祝贺,直到十八日收灯。
3、食丁茶
以前,家里有男丁的人家要备茶点请亲戚来吃喝,这叫做“喝灯茶”。当晚只要你有雅兴,即使没受邀请,随便走进哪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
4、做丁桌
宴客时有两种席式,一种叫“龙船席”即用好多只方桌连结起来,客人围在两旁吃饭,形同划龙船;另一种叫“走马席”,即无论亲朋疏厚,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主人再重新摆上菜色,招待另一批客人的来临,接连不断。这后一种席式一般是较有钱且较慷慨的人家才会这么做。在旧社会,潮人攀比心强,死爱面子,凡生了男孩的人家都十分注重办丁桌,并以办得体面为荣。即使是贫困人家,为了不失面子,便四处借钱,造成负债累累,或者是忍痛卖了哥哥,将所得之钱银用来应付沉重的办桌费,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阿细卖阿大”这一俗语的来历。
解放后,由于时代的前进,思想在进步,潮人虽仍有元宵办丁桌的习俗,但多改为在自家里进行,且单限于宴请较亲的亲戚和较好的朋友,丰俭由人,无人计较。
5、荡秋千
荡秋千,口语叫“逡登秋”。因潮地春来早,不似中原要到清明才适宜荡秋千。当天有的乡村组织荡秋千竞赛或表演活动,也有不少村民自发绑挂秋千玩耍,甚至有的演化出奇特的风俗,例如揭阳市桃山乡正月里男女老幼都可荡秋千,但元宵那天,男人就禁忌登上秋千棚。潮州的个别乡村,有元宵夜要在榕树下荡秋千,村人往年轻夫妻身上泼粪,以求当年生男孩。
6、猜灯谜
以前,潮汕的猜谜游戏只有在元宵夜才举办,就是在花灯贴上有谜面的纸条,给观灯人围猜。随着识字人逐渐增多和谜语知识的普及,猜谜活动在各个节日都盛行起来,但最为隆重、热闹的仍是元宵节,悬挂谜灯也变为谜笺竞猜。建国后,潮汕各地的元宵灯谜更为盛行,其中澄海还是文化部颁授的“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呢。
7、斗畲歌
畲歌,其实就是由畲族传入、美妙清丽的采茶歌。当晚,由乡里挑选出来眉清目秀的男孩子扮成采茶女,分组排队,手提花篮,载歌载舞,演绎采茶劳作,“采茶女”的舞蹈步伐,均跟着前面两个带队人的舞动进退,委婉动人。
8、准情人节
封建社会的未婚女子养在深闺无人识,是不允许自由出外的,唯有重大节日才可结伴出游,所以元宵节赏花灯往往是未婚男女见面或情人相会的机会。潮剧《陈三五娘》就是讲述男女青年在元宵节赏灯时一见钟情的故事。
9、求喜物
元宵此日,乡村中多有设坛拜神活动。各神庙宗祠灯火齐明,烟雾弥漫,善男信女争先参拜,拥挤异常,热闹非凡。神坛前所摆设的鸡、鹅、鸭、糖果、米果品、花烛、大吉等祀品被视为神物。参拜的男女纷纷卜取祭品,取回家中,这就叫做“求喜物”。人们认为用了这些神物后,就可以让家门平安、添财添丁。卜取神物回家的人家,明年要照还或多还所拿的神物。于是有些人便乘拥挤之机会,偷偷拿走坛前的祭品回家吃,意谓“吃兴盛”。。
10、敬糖狮
潮汕元宵神前敬糖狮,祈求着新年吉祥如意,求来好运,大吉大利。传说狮子是神州大地炎黄子孙的吉祥物之一,能辟邪驱恶,有庄严、富贵之象征。历来特别深受潮人的敬爱。香港潮籍诗人邱亦山(笔名石头翁)咏《元宵》诗云:“元宵佳节在龙香,潮俗民风似故乡;是夕神前求好运,糖狮果品表安祥。”诗文道明了香港潮人流传着元宵拜糖狮的风俗习惯。
糖狮是一种用白糖加工制成的甜食(用糖浆灌入雕刻模具铸成),色彩晶莹鲜艳,造型纹饰优美,千姿百态,集工艺美术、饮食文化和乡土风情于一体。成双成对,大的富有气势,小的小巧玲珑,令人喜爱。元宵之夜,干家万户拜糖狮向神朋借来求好运,明年元宵如数奉还,故名为“赌糖狮”。
11、掷喜童
十五这天,有的城镇乡村在祠堂大埕、街头巷尾的开阔处搭起彩棚,里面置一尊袒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