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魏晋玄学(220-420).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章 魏晋玄学(220-420)

第12章 魏晋玄学 (220-420) 一、玄学思想背景述略 二、关于玄学的解释 三、名理派 四、才性派(主情派) 一、玄学思想背景述略 魏晋清谈,又称玄学,作为兴起于上层士人群体中的思想意识,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这一背景应从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发展的前后承继与批判的关系,以及特殊的文士的生存理念等角度来分析把握。 1、社会经济与门阀士族 人的生存依托于社会,并通过社会来实现生存的意义。因此,社会的物质、政治、文化等制度必然影响着思想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个人的生存取向。 三国两晋时期,政权实际控制在军阀与文士的联合体中,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相互争夺,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身处其中的政治个体,易生朝不保夕的幻灭意识。官方哲学是儒家学说,并依此而确立起礼法制度,用以管理社会的思想道德生活。 魏晋时期,虽在经济上一度推行屯田制度(主要目的是将因战争产生的大量流民固着在土地上,增加国家税收及军需物质。屯田分民屯与兵屯两种,“屯田客”与“佃兵”的土地均属于政府。屯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发展了农业生产,但这种生产方式尚有奴隶制的影子,曹丕去世后即遭破坏,豪强贵族的土地兼并之风依旧盛行。),但萌芽于西汉末年的世家大族的经济势力依旧不断发展增强,促进了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 这一时期的经济是以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为主。庄园主,有的出身于官僚,有的是由商人转化而来,在经济上拥有绝对势力,在政治、文化上同样拥有特权。这时,皇帝为了将权力集中在自己一人之手,就有必要选拔一部分自由民和低级贵族(主要成分是“士”)到中央机构中做官,实现压制贵族—世卿的权力。因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因此官僚也多以经术起家,成为显贵。 官僚同时授徒讲学,注籍的弟子门生成千上万,形成一定的社会力量。其子孙往往继承家学,造成累世公卿、累世显贵的情况。如东汉宏农杨氏,杨震官至太尉,子杨秉亦官至太尉,秉子赐位至司空、司徒,赐子彪亦位至司空、司徒、太尉,凡四世三公;汝南袁氏,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敞亦官至司空,敞兄之子汤为司空、太尉,汤子逢为为司空,逢弟隗又为太傅,凡四世五公。 这些士族阀阅也在东汉以后渐次出现,过去所谓“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后汉书·章帝纪》),东汉末,则开始“选士而论族姓阀阅”,“贡者必阀阅为前”,“以族举德,以位为贤”。曹魏初期,九品官人之法行,州郡大小中正皆由当地著姓士族担任,九品的定点评,皆由士族操纵,造成以“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造成“高门阀阅,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廿二史札记》)。 曹魏后,世族势力更加发展。颖川荀氏,自荀淑仕汉为朗陵令,淑子爽官至司空,淑孙彧为操谋臣,位至尚书令,荀氏在魏晋南北朝,为世代“冠冕”。平原华氏(自华歆仕魏至太尉)、东海王氏(自王朗仕魏至司徒)、北地傅氏(自傅嘏在魏仕尚书仆射),均为当世大姓。东晋南北朝,王(琅邪王氏,王仁任汉青州御史,孙王祥为魏太傅,祥弟览亦历九卿,祥从子王衍为西晋太尉,览子王导为东晋丞相)、谢(陈郡谢氏,谢瓒为魏典农中郎将,子裒为西晋九卿,子安为东晋太傅)二大姓,乃江左盛门。 2、门户观念及士族对礼法的态度 按秦始皇的规则,除皇帝可一世、二世、三世的世袭以外,官僚可随时任免。就为“臣”这一方面来说,官僚与百姓并无什么不同。 汉朝并没有施行这种原则,但当权派的特权还不是世袭的。至后汉,在社会上层内部形成一个新的阶层,即新兴贵族阶层,他们不仅是当权派,而且世袭某些特权。魏晋时期称之门阀士族,或门阀世族,与庶族相对。 士族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上,拥有世袭的特权和优越的地位,他们鄙视庶族。因而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门户”观念。 《世说新语·贤媛》记,“周浚作安东时,行猎,值暴雨,过汝南李氏。李氏富足,而男子不在,有女名络秀。闻外有贵人,与一婢於内宰猪羊,作数十人饮食,事事精办,不闻有人声。密觇之,独见一女子,状貌非常。浚因求女为妾,父兄不许。络秀曰: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连渊贵族,将来或大益。父兄从之。遂生伯仁兄弟。络秀语伯仁等,我所以屈节为汝家作妾,门户计耳。汝若不与吾家亲亲者,吾亦不惜余年,伯仁等悉从命。由此李氏在世,得方幅齿遇。” ——由此可见,门户之见不因财富多少,而因身份而定。 这种门户之见在唐朝还继续存在。 《新唐书·杜中立传》:“开成初,文宗欲以真源、临真二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间修昏,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尚不及崔、卢耶?’” 唐以后,士族受到打击。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历代有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谱事。凡百官族姓之有家状者上之,官为考定详实,藏于秘阁,副在左户。若私书有滥,则纠之官籍。官籍不及,则籍之私书。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