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知识摘要
1.弹力
1.1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1.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1.3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弹簧测力计
1.4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1.5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1.6进行测量时,应做到:
使用前:
⑴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⑵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⑶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使用中:
⑷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⑸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2.重力
2.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2.2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符号是G,单位是N;
2.3重力区别于其他力的基本特征是:
⑴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固体、液体、气体都受地球的吸引。
⑵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
⑶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2.4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重量。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其中 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2.5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6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圆心,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
3.摩擦力
3.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3.2分类:
3.3产生的条件:①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②两个物体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③两个物体之间要有正压力。
3.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与物体实际运动方向相同,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3.5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作图时也可以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3.6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3.7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3.8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3.9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4.杠杆
4.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4.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动力阻力在支点同侧时方向相反,在支点两侧时方向相同),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4.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防止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L1
4.4应用: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吴方晓--《科技创新导报)公路施工中基桩检测常见问题分析和研究.doc
- 《全媒体新闻采访及写作》课程标准.doc
- 1--朝阳市龙城区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doc
- 谈客礼仪及技巧.ppt
- 呼吸麻醉课件高清图片李志辉.ppt
- 3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doc
- 09湖北卷含答案详解.doc
- 18春东财国际市场营销学在线作业五.doc
- 新业务培训航信通.ppt
- 课程及教学论1.ppt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