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常见缺陷和防治、修补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一、混凝土裂缝 1 二、混凝土麻面 2 三、混凝土缺棱掉角 3 四、混凝土蜂窝 4 五、混凝土露筋 5 六、混凝土空洞 7 七、混凝土模板拼缝引起的质量缺陷 8 八、混凝土胀模引起的质量缺陷 9 九、 混凝土夹渣 10 砼常见缺陷及防治、修补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 1 形成的原因 产生裂缝的是由于混凝土材料变形受约束所引起的内应力大于抗拉强度的缘故裂缝宽度本质上是裂缝之间受拉混凝土拉伸变形和受拉钢筋拉伸变形之差。 内力作用: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无设计要求时,控制在35℃以内);在拌合混凝土时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混凝土收面时可采用多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浇筑后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 3.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 ① ②对于外力作用引起裂纹,裂纹剔成V字槽充填材料,注入环氧树脂法等措施,。 二混凝土麻面 1 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由于混凝土表面缺浆、起砂、掉皮的缺陷,表现为构件外表呈现质地酥松的凹点,其面积不大(小于或等于0.5m2)、深度不深(小于或等于5mm)、且无钢筋裸露现象。这种缺陷一般是由于模板湿润不够、支架不严、捣固时发生漏浆或振捣不足,气泡排出以后及捣固后没有很好养护而产生。 2 麻面的防治措施 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排除气泡; 可不处理,用 1 ∶ 2 的水泥砂浆, 三混凝土缺棱掉角 1 形成的原因 是指梁、柱、墙、板直角边上的混凝土局部残损掉落。产生的原因如下: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充分湿润,造成棱角处混凝土失水或水化不充分,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受损; 拆模或抽芯过早,混凝土尚未监建立足够强度,致使棱角受损; 起吊、运输时对构件保护不好,造成边角部分局部脱落、劈裂受损等。 2 掉角预防的措施: 模板在浇筑砼前应充分湿润或刷涂均匀脱模剂,砼浇筑后应认真洒水养护; 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砼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加强成型砼保护。 3 掉角处理办法 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 1 ∶ 2 水泥砂浆抹补齐正。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 四混凝土蜂窝 1 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蜂窝有表面的、深井的和贯通的三种,也常遇到水平的、倾斜的、斜交的单独蜂窝和相连的蜂窝群,其表现为局部表面酥松,无水泥浆,粗骨料外露深度大于5mm(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石子间存在小于最大石子粒径的空隙,呈蜂窝状,有蜂窝处的混凝土强度很低。 形成混凝土蜂窝的原因主要如下: 混凝土在振捣时振捣不严,尤其是没有逐层振捣; 2、混凝土在倾掷入模时,因倾落高度太大而分层; 3、4、模板不严密,浇筑出现跑浆现象,水泥浆发生流失; 2 控制蜂窝现象的措施: (1) ?? (2)混凝土的卸料 ? ?? (3)模板应当具有足够的刚度、稳定性和强度,避免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拼缝处应当正确地进行密封,确保不会发生漏浆。 ? ?? (4),避免振捣不实和过分振捣。新的一层混凝土在深度上应当全部振捣到位,振捣点的距离应当保证每一处混凝土不会被遗漏。 3 处理混凝土蜂窝的方法 ,再用混凝土填补嵌实如果蜂窝面比较大较深,采用气压喷射法将砂浆和入蜂窝中,采用这种方法时,蜂窝口应当被清理或敲凿成略朝外倾斜采用,将全部灰尘碎屑清干净新混凝土颜色上和老混凝土应当协调,并且进行适当的养护。 五混凝土露筋 1 露筋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在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保护层垫块没有设置或者固定不牢固,混凝土坍落度小,或拆模早,混凝土硬化前受外力导致剥落而使构件成型后钢筋外露的现象。 形成混凝土结构露筋的原因主要如下: 灌注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2 露筋的防治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