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在村小教书日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念在村小教书日子

怀念在村小教书日子   人物小传:   沈益亮,1979年踏着父辈的肩膀走上教育岗位,开始了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生涯,目前在江苏省滨海县八滩实验小学任教小学高年级数学。从教以后一直致力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两项、盐城市级两项。在教学与研究的同时,他手不释卷,广阅读,深思考,笔耕不辍,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评比中获奖。曾获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盐城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教宣言:“可能我不是最优秀的,但也许我是最适合的,我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时间如流水,可以冲淡一切记忆,但它冲淡不了我对村小教书生涯的怀念。那段幸福的日子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爬上心头,久久地将我包围……   1979年的夏天,15岁的我跻身于教师这个队伍。老实说,走上教育这条路,并非内心的渴望,而是命运的安排。初中尚未毕业那年,我顶替了父辈的工作,开始了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生涯。还没有来得及惊喜,一纸调令让我背起行囊,带着几本教科书在爸爸的陪伴下来到了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建民小学。   那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农村小学,也没通公路。记得第一次报到时,村里的书记给我讲了该村的一些情况,说那地方偏僻,条件差,很多老师来了没两年就走了。我去接的那个班级已经换了两个从外地分来的年轻教师,家长们都很伤心。我是那个班第三个任课老师兼班主任,他们很希望我能留下来……   一间窄窄的教室,里面的光线很暗,一到下雨变天就无法上课。一张陈旧的讲台,一面布满“皱纹”的长条木黑板,上面凹凸不平,斑驳累累。几排行行色色的陈年桌凳,三四幅《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油画,这便是一所农村小学的教室。老师们几乎只有书本和几支粉笔维持着每一天学生求知的需要。对此你会想象:这里的学生学习生活会怎样?他们又会学习到什么?   面对那些破桌子、泥孩子,我惊呆了,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学校是只有10个教师的村小,平时一放学,就只剩下我和校长两个外村人了。校长是一个极其保守的老同志,天天告诫我走上教育这条路,就要学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原来所有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我家离学校有近5公里路,那时我家还没有自行车,每周都必须提前半天赶到学校。记得有一次下午,我4点多就到了学校,由于在家帮爸爸妈妈忙活了近一天的农活,疲劳促使睡意袭来,我很早就睡下了。一觉醒来,才凌晨1点多。周围一片漆黑,外面的风紧一阵儿慢一阵儿地刮着,加上窗户是草帘和塑料布钉的,那呼呼的北风声让人毛骨悚然。老校长那晚又没到,我的心里更是害怕紧张。我点上昏暗的煤油灯,拿本书来读,大脑充满着恐惧。我强作镇定,苦苦等待着黎明的到来。这时胸中升起难以排遣的孤独。我不断地问自己:这难道是我一辈子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吗?多少个夜晚,我站在校园里对着旷野抒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   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开始喜欢这份工作。白天,和孩子们一起背诗歌,教他们书本知识;夜晚,很多住得近的孩子来到我的身边,我们坐在校园内的一个土堆上,一起讲故事、唱歌、做游戏。柔和的月光、斑驳的树影、一个小伙子与十多个孩子,这是至今还定格在我脑海中的优美的教育画面。虽然在同事的眼中,我是一个“小”老师,但同学们却很喜欢我的课。没有刻意追求过方法的新颖,也没有刻意探讨过教育的规律,蜷缩在穷乡僻壤的我更没有看到过教学的最新动态,想象中,学生怎么学能轻松、能快乐、能学会,我就怎么教!因此,很多方法都来自于自己的灵感或者是自己突发奇想的创造。因为尽力追求课课不同的教法,所以,孩子们对我的课总是心存期待。那时候,让学生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是我最高的追求。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必须用奋斗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不能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又从我的心底涌起。我不能在这个平凡而又狭小的天地里磨平自己的棱角,我不能在西北风呼呼而提心吊胆中泯灭我的智慧!我要走出去,我要有所追求!就这样,我为自己树立了新的学习目标。   我白天认真备课、上课,深钻教材,批改辅导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晚上、周末、假日,我不停地读书,以校为家,将陌生的语文、代数、几何……重新捧起。从此,黎明即起,我常常来到大树下背诵课文,寂静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位晨读者,那就是我。鸟儿们站在树梢上呼朋引伴,听我朗读。伴着冉冉升起的朝阳,闻着淡淡的月季花香,我吟诵着唐诗宋词、美文佳篇。多少个晨昏我就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在书中,我寻到了一方快乐的天地。1985年9月,学校的大门再次为我打开,我跨进了中等师范的校门,有了重新学习、深造的机会。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的营养,以百倍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中师学习任务,拿到了中师文凭。后来当我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