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医体质研究及相关性病因分析课件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中医体质研究及相关性病因分析 主要目的和意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是一种因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导致的以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和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眼底病变。 CSC是一种眼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又是较难治的眼病。 本研究拟从中医体质的角度出发,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找出其易感偏颇体质,从而为通过调整偏颇体质,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提供新的思路和一定的依据,并对于CSC的10种致病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这些致病因素进行直观的危险效应度分析。 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可单眼亦可双眼受累,发病年龄多在25-50岁,具有一定的自限性。 患眼骤然视力下降,视物变暗、变形、变小、变远,视力障碍程度不一,伴中央相对暗区。眼底检查:在病变轻者仅见后极部视网膜呈闪烁不定的反光,中心凹光反射略弥散,重者可见黄斑区视网膜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的盘状脱离区,其边缘可见反光轮, 中心凹光反射消失。病变后期,盘状脱离区 视网膜下可有细小黄白点。 FFA检查:静脉期在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区内出现一个或数个荧光渗漏点,呈喷射状上升或墨渍样弥散扩大。渗漏较重者,晚期视网膜下荧光素染色,可显示出浆液性脱离区轮廓。 病 因: 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内分泌因素:糖皮质激素 ,内源性盐皮质激素 血液流变学异常 幽门螺杆菌感染 心理因素 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CSC属于中医眼科“内障眼病”范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视瞻昏渺”、“视直如曲”、“视小为大”、“视瞻有色”等病。 本病为瞳神疾患,瞳神属肾,目为肝窍,故与肝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根据五轮学说及近代医家陈达夫教授六经辨证的观点,黄斑属足太阴脾经,黄斑病变亦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病变早期,多由脾湿困阻,津液运化失常,致湿浊上泛,蒙蔽清窍,形成标实证,治当从脾。 当积液及渗出消退后进入恢复期或反复发作,病机多转属脾气虚弱、肝肾亏虚,目失涵养,气血瘀滞,形成本虚证,当从肝肾脾论治。 治 疗: 西医治疗:目前缺乏针对性的有效药物治疗。 对于渗漏点距中心凹200μm以外,可采用激光光凝渗漏点。 近年来,微脉冲半导体激光(MPD),光动力疗法(PDT),经瞳孔温热疗法(TTT),玻璃体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等多种治疗手段也逐渐在临床应用。对于视力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均有一定效果。 治 疗: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CSC对于促进视力恢复,缩短病程,减少复发,避免激光光凝导致的视网膜功能损伤,弥补光凝治疗的不足均有较好的疗效。目前主要由分期治疗和分型治疗两种方式。 分期治疗:多按眼底改变分为3期治疗,黄斑水肿期;黄斑渗出期;黄斑部陈旧性病变期。 分型治疗:根据眼底结合全身症状可分为肝郁气滞、脾虚湿困、肝肾不足、阴虚火旺、气滞血瘀等证型治疗。 CSC有一定程度的自限性,约70%的患者于3-6个月中心视力可恢复至接近正常,但可复发。 近年来的观察,有的病例可以延续多年,时隐时显,病变范围也逐渐扩大,色素上皮萎缩也严重。 据统计约1/3或半数病眼可以复发,10%病例可多次复发,50%病例复发期在一年左右,而顽固病例可长达10年。少数病眼经多次发作后,最终可使中央视力遭受永久性的损害。 综上所述,CSC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又是较难治的眼底病。 本病可自愈,又易反复发作,预后并不都是良好的。 因此,缩短病程,减少复发,成为本病治疗的关键。 预 后: 中医体质学概述 中医体质学说: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个体体质的特异性,尤其是某些病理性体质可以导致人体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以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体质还具有可调性,体质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但临床观察和研究证明它也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可调性,通过改善体质,有助于有关疾病的防治。 刘艳骄等对370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进行了调查,发现属痰湿体质者224例(占65.94%),属非痰湿体质者116例(占34.06%),表明痰湿体质与糖尿病的发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刘艳骄还调查320例脑中风病人中,属痰湿体质者为190人,占59.38%,其中肥胖人痰湿体质的发生率为95.26%,揭示了肥胖人的痰湿体质是脑中风的易患因素。 钱彦方应用轻健胶囊对38例单纯性肥胖痰湿体质者进行临床用药观察,发现轻健胶囊对单纯性肥胖痰湿体质及夹瘀者所表现出的某些代谢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 眼科疾病的中医体质研究进展 王鸿章等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