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言语行为视野下九华山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研究
言语行为视野下九华山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研究
摘要:公示语的英译是我国对外宣传以及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九华山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前往观光游览。然而,景区内公示语的翻译在词汇、语法、语体以及语用方面诸存在着问题。笔者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探讨景区内公示语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九华山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公示语翻译;九华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H059
引言
九华山以佛教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游览观赏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长期以来,灵山、圣地、自然、人文相互交融,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国内外香客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但是笔者发现景区内公示语翻译中多处存在着误译和不规范处。本文中,笔者???试着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主要是借助言外之力来探讨景区内公示语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凸显佛教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质,进一步促进九华山旅游业的发展。
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英国哲学家J.Austin首先提出,人们谈话不仅是“言有所述(constative)”,而且是“言有所为(performative)”。继而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它是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能构成语言交际,但在实施这个行为之中,我们通常实施了一个言外行为,有时还同时实施了言后行为。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人们通过说话可以做许多事情,达到各种目的,如传递信息、发出命令、威胁恫吓等等。言外行为寄寓于言内行为之中,它是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话人的意图。言后行为是指说话带来的后果。说话人的意图一旦被说话人领会,便可能带来后果或变化。[1]236言语行为理论的集大成者是J.Austin的学生、美国哲学家John R. Searle, 他系统地发展了J.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学说。依据John R. Searle的观点,公示语可以被描述为具有言后功能的言外行为。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之力是话语最突出的语用特征,它真实地反映了原作者的真实意图。因此,好的翻译要捕捉到原文中的言外之意,通过一定的符合目标语文化和习惯手段来在译文中再实现言外之意,体现言外之力的说明效果。
2. 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景区内所存在的翻译问题
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搜集了大量景区内公示语翻译的实例,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果显示,景区内公示语翻译中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语言方面
语言方面的错误主要包括拼写错误、拼写遗漏、语法错误以及用词不当、用词累赘等层面的问题。如:
例1: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
*In Jiuhua Mountain, there are 1000 temples are scattered in cloud and frog.
例2:无暇和尚肉身(明代)
*Mummy of Monk Wuxia (in Ming Dynasty)
例3:进入九华山风景区主景区
*Enter the main scenic spot of Jiuhua Mountain scenic spot
翻译是译语对原语信息的再现,翻译研究关注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例1译文是一个简单句,但有两个谓语动词(动词be和scatter),存在语法错误;另外,“frog”意思是“青蛙”而非“雾”,属于拼写错误;例2译文中“肉身”翻译成“mummy”,用词不当。“mummy”意思是“木乃伊”,而木乃伊需经过人工和药物处理,摘除内脏,用香料、盐和树脂化合物对尸体进行防腐而形成。九华山上的不腐肉身则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九华山的僧人圆寂后,按佛俗常规收敛,经过洗浴净身后放置在预先准备的陶缸中,缸内放置一些石灰和木炭,用石灰浆封缸口。经3年多时间开缸,如发现肉身不腐,则取出涂漆,然后装金供奉,因此它同埃及木乃伊有着根本的区别。[2]7 例3这则公示语出现在九华山中转站。此处此境,游客一看便知自己身居何处,所以of Jiuhua Mountain scenic spot纯属累赘多余。因此,翻译时译者应充分利用言语行为理论,考虑到话语的语境或带有民族文化特征的词汇,就能清楚地表达出原文的言语效果,也即实现了译文的准确性和透明性。所以以上建议性的译文为:例1:In Jiuhua Mountain, there are 1000 temples scattering 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