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红字》中叙事视角和叙事交流
论《红字》中叙事视角和叙事交流
摘 要:在19世纪的美国文坛,纳撒尼尔·霍桑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与他同时代的著名作家艾伦·坡称他为“真正的天才”,而梅尔维尔在1850年为霍桑写的书评中也认为他是“美国的莎士比亚”。在他众多的优秀作品中,《红字》无疑是一部经典之作。从叙事学这一较新的文学评论理论出发,分析《红字》中的叙事视角和叙事交流。霍桑时而在零焦距、外焦距和内焦距之间变换视角,营造热闹的全景场面,神秘的人物对话以及复杂的内心活动;时而他又停下来与读者交流,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与可读性。
关键词:《红字》;传奇小说;叙事视角;叙事交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5—0124—03
一
小说《红字》的作者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萨莱姆镇,是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开创了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和心理小说的先河。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名门贵族家庭,在父亲患黄热病去世后,他不得不与母亲和两个姐妹一起寄居到舅父家。年轻的霍桑在舅父的资助下于1825年完成在波多因学院的学业并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霍桑于1842年7月和著名画家、插画家索菲亚·皮博迪女士结婚,谱写了一曲才子佳人的佳话。霍桑也于1836年和1846年两次在海关任职,为小说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一生笔耕不辍,出版了大量作品。但由于晚年身体不好,霍桑于1864年5月19日在普利茅斯的旅行中与世长辞。
霍桑的作品以短篇小说居多,但也包括小说集和自传。他早在1828年就自费匿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范肖》,只是当时没能引起文学界的关注。1837年出版的《重述故事集》使得霍桑在当地小有名气。而1850年《红字》的发表不仅奠定了霍桑在美国文学史的地位,使他成为与艾伦·坡和梅尔维尔并列的19世纪三大浪漫主义小说家,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经济拮据。霍桑的优秀代表作包括《牧师的黑面纱》、《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福谷传奇》及长篇小说《玉石雕像》。1852年霍桑发表了他的唯一一部自传体文学,是???他的好友,也就是美国第十四任总统皮尔斯而写的《富兰克林·皮尔斯传》。
二
《红字》是霍桑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霍桑于1849年提笔写《红字》并于1850年完成。《红字》的故事背景被巧妙地设置在早于当时时间两百多年的新英格兰塞勒姆小镇,这大有以古喻今的意味。这部作品记叙了一个清教少妇海丝特因为真实面对自己的天性,在丈夫航海失踪之后,追求真爱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生下一名女婴而被惩罚佩戴猩红的“A”字标记的故事。海丝特因通奸罪而遭受公开审判,她那失踪数年而又复归来的丈夫刚好看到了这一幕,随即改名换姓为医生罗杰·齐林沃思。罗杰去狱中探望海丝特企图得知真相,不料海丝特依旧守口如瓶。罗杰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决心倾其余生去完成他的复仇计划,他用自己奇特的观察力来发掘人类灵魂。出狱后的海丝特一边以做针线活为生独自抚养孩子,一边以帮助他人的方式来展开自己的救赎。罗杰逐渐把复仇之剑指向年轻的牧师丁梅斯代尔,却未曾料到,丁梅斯代尔竟然在庄严的集会上公开忏悔了自己的罪行,袒露出他早已烙在胸膛上的“A”字印记。如释重负的丁梅斯代尔在完成了这一自我救赎后咽了气;丁梅斯代尔去世后不久,罗杰整个人都枯萎了下来,不出一年也一命呜呼了。
三
自《红字》问世以来,中外学者就没有停止过对这一作品的分析和探索。国外学者对霍桑的研究历史要追溯到1836年帕克·本杰明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的首篇霍桑作品评论文章。国内对霍桑及《红字》的研究要晚得多,霍桑首次被介绍至中国是1913年孙毓修在《小说月报》专栏中刊登了有关霍桑的介绍。1916年,该报登载了译文,拉开了霍桑小说翻译的序幕。进入20世纪以来,文学评论领域出现了更多从心理分析、原型批评、清教思想及象征主义等角度来解读《红字》的文章[1]。霍桑把自己的小说作品称为“传奇”,他认为传奇比小说更多虚构性,更少现实性,作者在处理作品的形式和素材方面享有一定的自由[2]。他的传奇叙事理论,在《红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部小说的情节并不曲折离奇,看其内容用词较为古旧,语言也较为正式,那它何以成为一部殿堂级的经典,这就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了。要从新的角度诠释《红字》的魅力,我们就不得不从它的叙事技巧上来分析霍桑是怎样把这个故事以小说的形式传递给读者的。
我国著名的叙事学家申丹女士在《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中对叙事视角(focalization)进行了说明:“视角是叙述者在叙述时采用的观察故事世界的角度。”[3]换言之,视角关注的是谁在对故事进行观察的问题而并非谁在说话。视角的承担者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