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校园贴吧热审思及引导
高中校园贴吧热审思及引导
“校园贴吧”顾名思义就是以校名命名的贴吧,在全国几乎所有中学都有以自己学校简称为名的校园贴吧,甚至有些班级还有班吧。校园贴吧是为同一所学校的应往届学生或者对此学校比较关注的准新生、家长、社会人士提供交流的平台。随着电脑的普及、手机的升级,“世上一瞬间,网上越千年”早不是痴人说梦。如今校园贴吧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胞,业已成为以学生为主的吧友推心置腹、交流感情、表达意愿、释疑解惑的网络空间平台。现在,课间偷闲浏览一下校园贴吧,也成为众多学生的习惯。
关于校园贴吧内容,可谓林林总总,鱼龙混杂,几乎每所学校都有着浏览量不寻常的“校园贴吧”,而且每天都有学生在百忙之中围绕某一主题“跟贴”、“发贴”。说起校园贴吧的主题可谓五花八门,有找人或询问学校信息的、因某人某事宣泄情感表达思想的、上传标新立异言论和视图的、传播校园爆炸性小道消息的、恣意评选校园校花帅哥的、评价学校管理漏洞的等等。为此,笔者专门浏览了苏州市区五所高中的校园贴吧首页,并给予主题内容的大致分类、数据的统计调查,现将五所高中校园贴吧内容分类比重、学生对校园贴吧不满的看法整合成两张图表罗列如下:
校园贴吧内容分类调查。通过对苏州市区五所高中贴吧内容的浏览,我们发现高中校园贴吧与高校校园贴吧明显不同,高中学业比较重,复习备考比较紧张,学生活动区域比较狭窄,与同班的教师和同学相处时间比较多,自然喜欢对自己身边的同学和任课老师来个评头论足,提出聊天话题、发表个人见解,甚而搞个“班花班草”之类的评选。贴吧内容以敏感的师生评价最突出,其次是占14%的娱乐视图,其中不乏有雷人之作,因为一些个性张扬的学生往往喜好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上传到贴吧供大家欣赏。其余贴吧内容的比重依次为天下杂谈14%、赛事资讯12%、课堂趣事和生活杂谈各8%、考试作业7%、新生咨询5%、其他3%。
校园贴吧是非看法调查。学生借助贴吧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主题,在网上查阅、加入交流、发布信息,不受时空的限制,本是个好事,可有些学生不能把握分寸,用粗俗语言攻击谩骂、侮辱老师同学,破坏网络文明,影响学校的安定与和谐,引发学生和老师的反感和抱怨。面对渐起的不满之声,我们有时在想,既然大家认为校园贴吧存有不妥之处,那是否一废了之呢?正基于此,我们进行了市区某一所高二文科班30名学生“对校园贴吧不满意态度”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图1。从调查问卷中我们看到“认为校园贴吧无存在的价值”的只有9%,瑕不掩瑜,说明校园贴吧毕竟是学生自由言论的空间,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它是学生情感交流的“灌水”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猎奇需求,它在91%的学生眼中不是洪水猛兽。可见,对于校园贴吧切不可一堵了之,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多探究校园贴吧火热的原因,多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多引导和挖掘“真善美”德育的潜能,要时刻告诫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随意废止,那样只能治标不治本,也不利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学校管理的不善和需要改进之处。
一、多元探究校园贴吧火热的背后原因
一切存在都是有原因的。校园贴吧作为新鲜事物,近几年十分火热,红遍大江南北,深受青少年学生的青睐,其产生的深层缘由大致有以下五点。
1.虚拟世界,交流自由
“校园贴吧”是一个虚拟的主题交流社区,登录十分简便,无需任何的登录验证。网民可以匿名留言,也可以用自己的昵称留言,而且注册自己的昵称同样无需任何验证,无需透露任何私人信息,无明确的个人标志,不必担心暴露自己的身份,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吧友的“言论自由”,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讨论交流。
2.校网滞后,难受宠爱
一些学校的校网建设滞后、页面呆板,至多发发消息,挂挂官腔新闻,满足不了学生对新热点新话题的需要。尽管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络论坛,但其管理权依然在学校手里,且处理方法上也过于简单,一旦发现网络论坛有不良或过激言辞,不探究原因,要么一删了之,要么置之不理;同时,学生也担心其身份被学校识破,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上本校的网络论坛,以致备受冷落的网络论坛成为粉饰门面的“假大空”。
3.沟通不畅,另辟蹊径
没有沟通,就无法产生师生的亲和力,就无法倾听来自教师学生的声音,无法知道学生想的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校受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学校采用开会、听报告等传统的沟通模式上传下达,导致上下沟通不畅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对于学生反映的课后作业、食堂伙食、教师人品、成绩排名等民生问题,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意识,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不去体察学生的心情和困惑,不采用引导、疏导的办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是采用堵、封的陈旧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中“不知冷落了多少热心人”,也不禁验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