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大豆品种混播栽培对叶面积和产量影响
不同大豆品种混播栽培对叶面积和产量影响
【摘要】以垦丰14和垦丰16两个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为材料,研究了二者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不同对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混播栽培方式减少了R5-R6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叶面积的衰减;降低了两个品种单株叶面积的最大值;混2处理降低了R5期以后群体内部两品种的竞争强度(即单株叶面积比),在R5-R6期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指数下降最小,提高了大豆群体鼓粒期的光能利用率,与混1、3和单播垦丰16相比显著提高了产量。
【关键词】大豆;混播;叶面积;产量
叶面积指数(LAI)是指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是群体组成大小和植株生长繁茂程度的重要参数[1]。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动态是大豆高产稳产的主要生理基础。鼓粒期直至成熟前仍保持较大的叶面积指数是大豆高产的保证[2]。作物的产量是群体的产量,而群体的高产离不开个体的正常生长,群体与个体间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而相互影响。
目前大豆的混播栽培主要是在将高矮不同品种间作(以1:1种植方式),使其自然形成波浪冠层[3]。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以不同比例混合的报道还鲜有报导,本文试着引入竞争的概念,采用替代系列法研究两大豆品种的竞争能力,从株间竞争的不同类型、竞争力大小上对两个品种混播条件下叶面积以及产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为大豆栽培方式的选择上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品种为垦丰16,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47.2℃,亚有限结荚习性,寡分枝类型,株高65cm左右,为中等高度品种。垦丰14,生育日数12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00℃,无限结荚习性,株高为100cm左右,为高杆品种。
1.2方法
试验于2010年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院区试验地进行,供试土壤为草甸黑土。土壤肥力为:有机质:3.56%,碱解氮:163.6mg·kg-1,速效磷:34.8mg·kg-1,速效钾:267.6mg·kg-1,Ph值:7.2。施肥量均为磷酸二铵150kg/公顷、尿素45公斤/公顷、氯化钾45公斤/公顷。采用小区试验,随机区组设计,设四个处理两个对照,每处理三次重复,小区行长5m,4行区。
试验各处理按照垦丰14和垦丰16在群体总量中所占比例共设置5个处理,群体密度均为30万株/公顷,分别是:对照1(CK1单播垦丰14)、对照2(CK2单播垦丰16)、混播1(垦丰14占1/3)、混播2(垦丰14占1/4)、混播3(垦丰14占1/5)。在R1始花期(7.9)、R3始荚期(7.26)、R5始粒期(8.12)和R6满粒期(8.29)每小区连续取5株,叶面积使用LI-300型叶面积仪测定,于大豆成熟期(9月30日)在田间连续取10株大豆进行测产。利用DP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单株叶面积比=垦丰14单株叶面积/垦丰16单株叶面积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大豆品种混播栽培对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由叶面积指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曲线可见(图1),各处理均在R5期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单播垦丰14在R3-R5期增加最快;在R5-R6期单播垦丰14下降最快,混播2处理叶面积指数下降最小,与混1、混3、单播垦丰14和单播垦丰16相比,叶面积指数下降值分别减少了73.68%、82.27%、86.30%和85.89%。在R1-R6期内,混2处理变化幅度最小,单播垦丰14变化幅度最大,混3处理则在混播处理中变化幅度最大。
在R1期各处理叶面积指数相近,R3-R6期均以单播垦丰14叶面积指数最高,混播2处理在R6期高于混播1、混播3和单播垦丰16处理,分别提高了18.63%、5.03%和7.72%。
2.2 不同大豆品种混播栽培对垦丰14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由不同处理对垦丰14单株叶面积的影响可见(图2),在R5期,单播垦丰14单株叶面积均高于混播栽培处理,与混1、2、3相比分别提高了38.66%、11.11%和24.31%;R6期由高到低分别是混2、单播垦丰14、混1和混3处理,其中混2和单播垦丰14均显著高于混1和混3处理。在R5-R6期,混2处理的单株叶面积下降最小,与对照相比减少了85.0%,与混1和混3相比减少了83.2%和57.7%。
2.3 不同大豆品种混播栽培对垦丰16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由不同处理对垦丰16单株叶面积的影响可见(图3)。在R5期,单播垦丰16的单株叶面积指数最高,与混1、2、3相比分别提高了21.0%、8.26%和1.23%;在R6期,混3、混2以及单播垦丰16的单株叶面积相近,均明显高于混1处理。
图3 大豆混播栽培对垦丰16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mixed cr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CB数码喷印机设计应用.doc
- PCB检测系统中短路和断路检测识别.doc
- PBN(基于性能导航)利与弊.doc
- PCS7 DCS系统在苯加氢过程控制中应用.doc
- PCS7在滚切式双边剪控制系统中运用.doc
- PDCA循环在核电调试计划管理中应用.doc
- PDCA环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运用探析.doc
- 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运用分析.doc
- PDM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应用探究.doc
- Photoshop中“计算”与“应用图像”命令探讨.doc
-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doc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突破及产业布局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链融合趋势分析报告.docx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卷及答案(二).pdf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模式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投资热点与风险预警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产业链产业链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新能源产业绿色经济政策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研究.docx
- 2023年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系统设计和开发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