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太祖陵
耶律阿保机(872-926年),辽太祖,辽王朝的建立者,汉名亿。十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916年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后来改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附近)。称帝后,接受汉族封建文化,任用汉人制定封建典章制度,创制契丹文字,发展农业和商业,使契丹族的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有关耶律阿保机和契丹人的诸多谜团,人们至今依然在不停地猜测着。也许,只有等到开启了耶律阿保机陵寝的那一天,才能够揭开这些千古之谜的神秘面纱…… 辽太祖陵 一、简介 二、特殊之处 三、黑龙门及石房子 四、考古发现 五、耶律阿保机 一、简介 赤峰辽太祖陵辽太祖陵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墓。周围古木参天,小溪潺潺,是一处清幽静谧的所在。辽太祖陵由陵区和奉陵邑祖州两部分组成,陵区的山门巧妙地借用了天然的山谷,构思奇巧,十分独特。原先的地面建筑宏伟壮观,后被毁,现仅存一些砖瓦碑石等。从其残存的石雕上,可以看出辽国契丹文化的特点,古朴拙致,秀丽自然,是研究契丹历史的重要资料。 公元928年,辽太祖在东征途中驾崩,皇后述律氏主持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祖陵。祖陵由陵区和奉陵邑祖州两部分组成,陵区十分独特。由山门而入,四周群峰环抱。从里向外看,山门又象封闭一样,踪迹皆无。作为皇陵,可谓天设地造,独一无二。祖陵以其旖旎的山光水色和历史人文景观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人们在瞻仰一代枭雄的丰功伟业之时,又可在美妙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限乐趣。 构造情况 辽太祖陵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苏木石房子村大布拉格山谷中,这里相传为契丹始祖发祥之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驾崩后葬于此。位于巴林左旗石房子村西北。为守护和祭祀辽太祖陵墓的奉陵邑,陵在城西北约2公里的山谷中。城垣分为内外两城,东南向,外城周围约2公里,残墙高约6米,4个门址尚存,东门和北门还可见到瓮城痕迹。 辽祖陵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25千米的石房子村,是辽太宗为辽太祖所建奉的陵邑。土筑城墙略成五边形,周长1785米,内城两侧有黑龙、清秘二殿遗址,中为供奉太祖先人遗像的两明殿和二仪殿遗址;内城外侧台地保存有一座由七块石板搭建的石屋。祖陵位于城西2.5千米一袋状山谷中,泉水汨汨,巅间豁口处以石块垒筑,谷口岩峰如巨龙昂首,名“龙门”。门外右侧山坡台地上遗存龟形碑座一具,周围曾出土若干契丹大字和汉字残碑石,为圣踪殿和殿东楼阁遗址。入谷北行1.5千米的石人沟,沟内山为太祖陵“疑冢”,山峦前有佚首断臂石人一躯,半埋于土,应属陵前残存翁仲,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特殊之处 说辽祖陵为特例,首先在于它的位置,根本没有考虑中国已经形成的上千年的风水文化,而是采用了萨满教的一些关于埋葬的理论。在选址上,是选择了一巨大袋状山谷,有人形容为女人的子宫,肚腹。在群山环抱中,巅间豁口处,均以石块筑成壁垒,无径可通谷内,谷口处有两座巍然耸立的岩峰如巨龙昂首,东西对称,形成天然陵门。 第二个特殊的地方,是一陵两墓。一个祖陵有陵墓宝顶两处,一个较大,推测是辽太祖陵,另一处较小,也是帝陵规模,但不知埋葬的何人。截止到目前,辽国的九个皇帝的陵墓的位置都找到了,这多出来的一个帝陵属于谁,确实是一个疑问。 第三个特殊的地方是,辽祖陵虽然不讲究汉人风水,但并不表示萨满教不重视水的作用,忽视水在生殖崇拜中的特殊地位。在黑龙门下,有一眼名叫液泉的山泉,即便是在当地最为干旱的年月,液泉也从未干枯过。从实际效果看,泉水较之经常干涸的流水还是有优势的。或者说,这是契丹人无意于汉家风水学说,而有意强调地母长存有不竭之泉。 第四个特殊的地方,是辽祖陵的建筑设计十分巧妙,独树一帜。据传说整个陵墓的拱形顶部,是由多层巨大的石条砌成,层层石条,巧妙相压。盗墓贼揭开一层或者几层石条后,下面的石条便无法启动了。于是,贪婪的盗墓贼们对陵墓内的宝物虽然垂涎三尺,却又无计可施。 三、黑龙门 这就是《辽史》中记载的“黑龙门”。龙门两侧所有建筑遗迹,应是楼橹。由龙门入谷北行约1.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大殿址,地面上残存有琉璃残瓦。从殿的规模格局与祖州城内城正殿大体相仿,应是《辽史》中记载的“太祖天皇帝庙”。山谷深处有陵墓宝顶(墓葬上部的圆形土丘,帝陵称为宝顶)两处,一个较大,推测是辽太祖陵,另一处较小,也应是陵墓。辽祖陵黑龙门外山坡处现存一石龟趺。近年,在此附近采集到70余块契丹大字和汉字残碑石,其中契丹大字残碑石30余块 在黑龙门东侧不远处的半山腰上,有一处用巨石搭建而成的石房子,这个奇怪的建筑物千年来一直矗立在那里,默默注视着历史的变迁。 据辽上京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石房子长7米,宽5.6米,高3.5米。整个石房子是由7块儿厚约60厘米的完整巨石板构成,其中的6块儿巨石板搭建在一起构成了石房子的主体,另一块儿巨石板则是平铺在石房子里面,看上去有点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