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_1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激相关障碍_1课件

应激相关障碍 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 陈 圣 祺 第一节 应激概述 一、刺激与反应 任何一种物体,只要具有生命,就会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语言和文字的刺激都可以引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反应。 1946年,Selye将应激源分为两类: ∮良性刺激可以使人振奋、增加动力、带来益处; ∮不良刺激包括悲痛和苦恼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疾病发生。 Lazarus强调认知评价在应激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对应激的反应取决于个体处置这些应激的能力以及对相应后果的评价。很明显,一个事件可能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件,但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好事。 应激的作用以及程度,明显受到个人特点(如人格特征、既往经验)、社会环境(如家庭等)等的影响。 二、社会心理应激 (一)应激来源 凡需要个体动员自身的心理生理资源或外部资源进行调节,重新加以适应生活境遇变化和环境改变的都可以认为是社会应激源。具体可分为: (二)应激的个人认知与评价 决定个体对应激源作出反应的因素除了刺激的性质(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强度、个体当时的身体状态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个体的认知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某些个性特征的人容易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并且反应强度也要大于其他人,这就是个体心理素质的作用。而具有焦虑和癔症个性的人,往往对外界的应激源产生过敏,并在刺激下采取逃避、激烈情绪变化等反应。 此外,个人经历、价值观、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等也影响应激的个人认知和评价。当然,个人认知水平、包括智力发育水平、受教育程度及是否有足够的应对技能等也决定了个人对应激源采取的应激反应。 三、应激的中介机制 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对应激的研究有了深入和扩大。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已经发现,机体在应激状态时可以出现一系列生理、生化、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影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同样,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应激过程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手段。 (一)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是应激源的“靶器官”,也是机体各个器官产生应激反应的“组织者”。大脑通过“组织者”神经递质、受体、信号转导,甚至基因等神经可塑性的变化,对应激源产生应激反应。 (二)神经内分泌 应激状态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血管紧张素、催产素等分泌增加,引起垂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进而造成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而垂体除了释放ACTH以外,还有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素、内啡肽等,一些代谢性内分泌激素(胰岛素、胰高糖素)也参与应激过程。 (三)神经免疫 Sudo N等的实验提示,持续心理压力可引起多种免疫指标变化,并引起肝、脾、甲状腺等器官功能变化。除了这些细胞免疫紊乱的组织特异性变化外,他还发现,持续的心理压力可以引起抗体水平、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当然,在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以及神经递质的变化都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协同作用的。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概念: 一般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1小时之内)发病,表现为强烈的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一、急性应激障碍概念: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完全缓解。 急性应激障碍出现与否以及严重程度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应对方式、当时躯体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联。 二、急性应激障碍流行病学 婴幼儿和涉世不深、似懂非懂的青少年,心理伤害更为严重。 这种心理伤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矫正,有可能对其未来的一生造成不利的影响。 § 2006年夏天发生在我国浙江温州的爱丽斯飓风,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在面对心理咨询师时,显得异常的沉闷,不停地责备自己:“是我不好,没有劝阻母亲、姐姐到后山姑妈家去……。)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一个妇女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用瘦弱的身躯拼命顶住水泥楼板,并用留言方式给孩子写下了:我亲爱的宝贝,如你活着的话,请记住,妈妈我爱你。孩子在伟大母爱呵护下,安然无恙,但孩子与母亲却从此阴阳相隔,人们很难预料,孩子长大以后,看到这些话语,对其人生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性的? §2008年5月18日报道,在地震的当天,有一个3岁叫馨懿的小女孩由父母抱着,在去幼儿园的途中遇到地震,馨懿父母不幸遇难,而其却被救出。事后,老是不停哭泣,并向护士述说自己梦见爸爸、妈妈在一个山洞里,爸爸先走,然后妈妈也走了,只留下孤零零的自己。于是,以后只要见到人,就不停地唤“爸爸”、“妈妈”。此情此景,令人心酸苦涩。 §四川省都江堰聚源中学在地震中有20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