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课件》小学综合实践沪科教课标版5年级下册课件_1.pptVIP

《活动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课件》小学综合实践沪科教课标版5年级下册课件_1.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动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课件》小学综合实践沪科教课标版5年级下册课件_1

赤土中心小学 陈艳皇 一、触目惊心: 1、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2、请大家观看视频 《一个苹果腐烂的全过程》 思考:看完这这视频,大家有什么感想? 二、学法知法 1、什么是法律? ?“法”字写法,从水,原始意义就是:平等、公平的意思。“律”字,就是“普遍”的意思。可见,法律就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对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两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 2、什么是违法与犯罪?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规定:不良行为分为三类: 轻度不良行为 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 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三、深入理解,析案懂法 近年来,在司法机关办理的违法、犯罪案件中,有不少是青少年,有的甚至是刚刚从中学走向社会的青年。他们年纪轻轻,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因素,也有家庭方面的因素。但是,这些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在犯罪前,都沾染上了许多不良恶习。 形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改正就很难。他们平时不注重学习文化知识,又不注重规范、控制自己的言行,不遵守规章制度,导致违法犯罪,最后把自己送到了监狱。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请看案例: (一)厌恶学习,纪律观念淡薄。 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在8个省市搞过一项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调查。在被调查的1983名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答卷中,有几个数据今人深省:有不同程度的逃学旷课经历的占91%以上;逃学旷课一个月以上至一学年的占了20.8%;这其中有“闲逛”的、“在外赚钱”的、“看书睡大觉”的,还有与坏孩子鬼混的。 这个调查结果正好印证了国外一知名学者的一句话,“逃学是犯罪的温床。”逃学旷课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病理现象”,其结果往往导致辍学。并常常同违法犯罪行为紧密相连。同学们千万不能小看逃学问题。多次逃学的孩子可能会养成习惯性逃学,与集体相隔疏远,对老师和同学相抵触。逃学为孩子产生不良行为提供了机会,因为这种孩子正是坏人教唆犯罪的对象。因此,逃学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 “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厌恶学习,喜欢逃学,不遵守规章制度,走向社会,就很可能会不学无术,弄虚作假,欺骗他人,坑蒙拐骗,成为诈骗犯 (二)好逸恶劳,沉溺于 网络游戏赌博。 2009年2月8日,四川省仁寿县江家坝街道陈先生被发现被杀害,第二天警察在网吧找到其儿子,其时李先生的儿子已经在网吧30小时。问他知道家里出事了他知道不,他说:知道啊,是我杀死他们的。原来,是他要去上网,家人不给钱给他,还骂他。他就从后面把妈妈敲死了,爸爸听到声音来看,他又把爸爸敲死了。拿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