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源远流长的中外交2.doc
(鄂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
第一课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骄傲。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
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标明丝绸之路线路;《丝绸之路》视频;《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学生准备: 收集古代中外物品、文化交流的资料;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
共同准备:课前收集体现日本和韩国文化特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收集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5页内容,话题为“丝路驼铃”。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海上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
1.出示教材P2《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同学们,老师带来两则关于考古发现的报道,大家读一读,看看从这两则报道中,你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又有怎样的思考?
2.教师从以下方面相机点评:(中外交往时间久远、传播距离远、中国古代文化灿烂,优秀的纺织工艺得到世人的珍爱)
3.师:是啊,精美的蚕丝纺织制品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让我们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而骄傲。同时也不禁思考:中国的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它们是怎样到国外去的呢?
4.学生猜测,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对了解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学生给予肯定。
5.师小结: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有一个人开辟了这样一条路,沟通了中国与欧亚的交往。这就是——中国古丝绸之路。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探访丝绸之路,去看看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出示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丝路驼铃。?
活动二 ?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出示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看,这2000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对照地图找一找,它贯穿了哪些国家、地区?
资料: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部分的独联体、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4000多公里,约为丝绸之路全程的二分之一强。
2.出示照片:(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大家看,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牵着满载丝绸的骆驼队,正缓缓西行。你们可知道,这个雕塑群是为了纪念谁的吗?就是纪念中国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对于这个名字,你们有什么了解?
资料:汉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结交各国, 加强往来。年轻的侍从张骞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艰险, 可为了为国立功,他主动承担使命,带着100多人上了路。路上,他被敌视汉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后来逃走, 又跋山涉水挨饿受冻, 终于到达了西域,也就是当时的亚洲中西部的广大地区。
张骞先后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 (zhī) 、大夏等国 (在现在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阿富汗境内) , 见到了国王, 表示了汉朝愿与他们友好来往的愿望。这些国家的人见到汉朝使者十分高兴。回国后,张骞把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以及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这些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汉武帝。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遣张骞于几年后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还派出许多副使到现在的印度、伊朗一带等国, 和那里的人民建立了关系。这样, 汉朝和西域各国开始了友好往来, 特别是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的先进技术、丝绸、冶铁术、作物栽培法等都传到了西域, 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乐舞蹈也传到了中国。这样在东西方之间, 出现了一条商路, 人们叫它“丝绸之路”。来往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 热闹非凡。
3.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阅读教材P2-3 页中外交流资料
(2)阅读自己搜集的“丝绸之路”上中外人物交流学习考察资料。
资料:在古代还有哪些外国人到中国学习考察:利马窦、南怀仁、汤若望等;西域有很多好吃的传入中原;还有好多动物,如:汗血马、骆驼、毛驴、驼鸟、孔雀等,还有音乐、舞蹈;由中原传入西域有丝绸、漆器、金属工具,还有铸铁、开渠和凿井的技术。
(3)学生反馈:在这条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外国有哪些方面的交流?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