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好的提聚合物的利用价值-石油工程论文.doc

怎样更好的提聚合物的利用价值-石油工程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怎样更好的提聚合物的利用价值-石油工程论文

摘 要 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聚合物强化采油越来越显现其巨大的经济价值。聚合物驱油究竟靠什么,为什么经过几十年最后聚丙烯酰胺基驱油体系胜出?这些机理问题对怎样寻找更好的驱油体系至关重要,而聚合物在强化采油中的应用离不开流变学的概念的发展。粘度比,拉伸粘度,粘弹性和在多孔介质中流体力学的滞留,界面粘弹性,缔合增稠,弱交联等概念的发展将聚合物驱油过程推向高温高矿化度和非均匀地层。目 录 1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第二节 国内外聚合物驱发展概况[4][5][6][7] 1 1.2.1 国外油田使用聚合物驱情况 1 1.2.2 国内油田使用聚合物情况 2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工作 3 第二章 聚合物驱油 4 第一节 聚合物 4 第二节 聚合物性质 4 2.2.1 增粘性 4 2.2.2 流变性[9] 5 2.2.3 粘弹性[10][11][12][13][14] 6 2.2.4 稳定性[15] 8 2.2.5 滞留性[9][10][16] 9 第三节 聚合物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 14 2.3.1 聚合物驱油机理 14 2.3.2 聚合物驱油影响因素[6] 16 第四节 聚合物驱油的适用条件[6] 17 2.4.1 聚合物的选择 17 2.4.2 油层的要求 18 第三章 实验设备与仪器及实验方案与效果评价 19 第一节 实验设备及仪器 19 第二节 实验方案 20 第三节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3 结论 26 参考文献 27 致 谢 29 附录1 30 附录2 36 第一章 前 言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绝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主力油层产量在逐年下降,各油田在做好提高主力油层采油技术的同时,加大了对孔渗性差的二类油层开发力度,力保油田的可持续性发展。但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二类油层呈现出与主力油层完全不同的沉积特征。不论在纵向上还是在平面上,二类油层的沉积环境变化很大,从分流平原到三角洲内前缘,不同沉积环境的各类砂体组合到一起,造成了比主力油层更为严重的非均质性。与主力油层相比,二类油层河道砂体发育规模明显变小,层数增多,单层厚度变薄,有效渗透率变低,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严重。水驱开发过程中,平面非均质性会导致“平面舌进”,层内非均质性会导致“死油区”,层间非均质性会导致“单层突进” [1]。在油田聚驱开发过程中,二类油层可界定为河道砂和有效厚度大于1m的非河道砂,有效渗透率下限为100×10-3μm2左右[2]。大庆油田不同油层开发效果揭示出,厚度小于1m,渗透率小于100×10-3μm2的油层,聚驱效果不好,而厚度大于1m,渗透率大于100×10-3μm2的油层,聚驱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收到好的效果[3]。因此,加大对二类油层的开发力度,减小我国石油自给的困难,已成当务之急。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二类油层进行聚驱时如何优选聚合物以更大幅度提高二类油层的采收率。 第二节 国内外聚合物驱发展概况[4][5][6][7] 1.2.1 国外油田使用聚合物驱情况 聚合物驱在美国开始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期,1964年进行了现场试验。杰威特(Jewentt)及斯卡兹(Schurtz)描述了在1964到1969年间开始的61个聚合物驱油藏的基本参数和试验条件,以及对这些试验成功与失败的评价。其中有16个重要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这16个试验中有10个的结果是鼓舞人心的或者是成功的。采收率增值范围最高的达到8.6%。这些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可以成功地应用于油藏特性和流体性质范围很广的油田,但也有几个失败的例子。矿场试验不成功的可能原因有:可动油饱和度低,原油粘度高,聚合物用量不足,盐水矿化度高,底水难以控制或窜槽严重,以及地面处理及注入能力有问题。根据室内试验和对油藏的分析恰当选择和设计聚合物驱,是现场试验成功的关键。从70年代到1985年,美国共进行聚合物驱矿场试验183次。试验区内原油粘度的变化范围0.3到160mPa·s,评价结果表明,聚合物驱一般都取得了经济效益。1986年和1988年的原油产量分别为889×103和1218×103m3,实施方案的数量分别为178和111。但是,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由于原油价格的影响,包括聚合物驱在内的化学驱在美国很少使用。到2000年,聚合物驱产油量仅为93×103m3,实施的方案数量只有10个。在2002开始已经完全停止使用。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基本上停止了提高采收率的试验研究,只进行少量的室内研究。前苏联使用聚合物驱,平均每吨聚合物增产原油达到了200吨。目前,在俄罗斯各油田,聚合物的使用较为普遍,呈上升趋势。在俄罗斯的鲁卡伊尔油田,聚合物驱在所有的化学驱方法中占据了第一的位置,2002年聚合物驱的采油量为150万吨,占所有化学驱产量的43.5%。 1.2.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