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断陷湖盆滩坝砂体成因成藏与勘探(上)课件
气象观测与理论研究表明,风速U、风时D、风区长度F与波浪的波高、周期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相关关系,风速越大、风时越长、风区长度越大,波高越大、周期长、能量越强。已知风速U、风时D、风区长度F就可以确定波浪的波高和周期。 波浪的波高、周期与风速U、风时D、风区长度F关系 大洋波浪:周期10-15s,有时20s以上、波高30m以上。 小池塘:周期不超过2-3s, “猫掌波”。 湖泊:风区长度的限制,风浪不能得到充分成长,周期与波高不能达到最大。 风速 风区长度 风时 ① 控砂机制_古水动力控制滩坝砂的相分异 3)近岸带的水动力分带及控砂 破浪 冲 浪 碎浪 涌浪 500M 1000M 2000M 鄂尔多斯红碱淖现代湖泊 3)近岸带的水动力分带及控砂 碎浪带: 波浪剧烈变形,可达数倍波高,能量快速释放。可沉积物卷起,后由于重力作用就近沉积形成沙坝。 激浪带: 往复冲刷滔洗,形成粒度粗、分选性好的高能滩沙。 浪基面--破浪带: 波浪的能量较弱,形成粒度细、分选性稍差的低能滩沙。 3)近岸带的水动力分带及控砂 波浪的威力 2008.07 $147 2008.12 $32 2006.07 规则波浪 急剧变形 波浪崩坍 布伦特原油期货走势 2003.07 一个完整的波浪周期 孕育新的波浪 砂坝的生长 平坦的沙床斜坡 第一次波浪改造 后倾角突然增大 水深=波高 第二次波浪改造 由于已经形成的沙坝阻挡, 破波带能量增强,沙坝生长 C C C 大多数近岸剖面一般展示一列以上的沿岸沙坝。沙坝数目主要取决于近岸的总坡度,坡度越缓数目越多。每一列沙坝都反映一定尺度的波浪的平均破波位置,最深的沙坝相应于最大的波浪,远岸(外)沙坝主要风暴浪的主要破波位置。 波浪能量分带控制向岸方向滩坝分异 浪能量分带与微相分布模式 * * * * 风浪 * 波浪具有与其它类型波共同的特性,一定的波长、一定的波高、一定的周期和一定的传播速度 根据艾里波理论:周期固定,那么波速与波长就固定 深水波和浅水波的波速、波长与周期之间分别满足不同的关系史。 从能量的角度看,波浪的波高越大、波长越大、周期越长、传播速度越快,能量也越强。 * 气象观测与理论研究表明,风速U、风时D、风区长度F与波浪的波高、周期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相关关系,风速越大、风时越长、风区长度越大,波高越大、周期长、能量越强。已知风速U、风时D、风区长度F就可以确定波浪的波高和周期。 大洋波浪周期通常10-15s,有时可产生周期20s以上、波高30m以上的大浪。 小池塘里波浪周期不超过2-3s,只能产生一些“猫掌波”。 湖泊:由于风区长度的限制,风浪不能得到充分成长,波浪周期与波高也不能达到最大。 * 风浪在区内刚产生时,具有较宽的周期谱,复杂凌乱,能量密度分散; 经过长时间连续吹刮、经历较长风区长度后,风浪发生周期分选而变规则,形成涌浪,离开风区在深水中传播可很长距离而能量损失很小; 进入浅水区时,发生变形、破碎,形成激浪,对海(湖)底的冲刷、沉积物的再搬运起到重要作用。 断陷湖盆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的旋回性 3个二级层序 裂陷期 4个裂陷幕 演化阶段 坳陷期 低位 (早期) 湖扩张 (中期) 高位 (晚期) 陆相断陷盆地成熟勘探技术 坳陷期:上第三系河流相砂岩油藏 --河道砂描述为核心的勘探技术 层序充填晚期:三角洲、扇三角洲构造油藏—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 层序充填中期:浊积岩、水下扇油藏— 以“断坡控砂、相势控藏” 隐蔽油藏理论 层序充填早期:滩坝砂体(风浪成因)-- 认识、勘探程度低 滩坝砂体是滨浅湖地带常见的砂体类型,是滩砂和坝砂的总称,其形成主要受波浪的控制(Clifton et al, 1971;Davidson-Arnott and Greenwood, 1976)。 滩砂体是指分布于滨湖地带,是与岸线平行的、较宽的条带状或席状砂体;……坝砂体是指分布于滨湖地带,与湖岸平行(少数有一定角度)并有湖湾相隔的长条形砂体,泛指砂坝、砂嘴、障壁岛、堡岛等(Galloway, 1993)。 由于钻井和地震资料的局限性,目前还无法把湖盆中分布广泛、厚度较薄的滩砂体与分布狭窄、厚度较大的坝砂体严格区分开来。因此人们习惯用“滩坝”这个综合术语来描述湖盆浅水地区的滩和坝砂体(吴崇筠,1986)。 陆相盆地滩坝砂研究现状 传统认识 陆相盆地滩坝砂研究现状 断陷湖盆滩坝沉积模式(据朱筱敏,1994) 沉积:“溜边、爬高、分散” 油藏:“层薄、局限、构造背景” 文献中有报道的我国滩坝的分布 传统认识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高89 梁75 梁76 利67 油13.2t/d 根据以往的沉积模式,围绕古地貌高地和正向构造带勘探,发现了少量滩坝砂构造油藏。随着勘探的深化,斜坡带
文档评论(0)